有感当代中国画的价值取向

        作者:核实中..2010-07-12 11:53:59 来源:网络

         人类历经千年发展至今,外部世界与空间的扩展发现和微观的不断分解,并没有改变人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理解的苦恼与困惑。认识自我就成为认识世界永远的核心问题。
          自从中国引进西方的“市场经济”,中国的社会形态从此发生了根本改变。“市场经济”是充分利用人性自私的本性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式,如果一个社会和文化的主流或核心是被这种人人为自己的主张所主导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和文化在整体上从根本上对价值、道德的态度或理解就会对传统的价值和道德文化造成一种颠覆,传统中用道义驾驭利益,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价值观就会被彻底破坏,以物质利益取代道义作为个人的理想,以获得最大的利益为标准,甚至可以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这种个人操守、道德观、价值观充满着社会肌体。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开始就确立了以GDP增长来衡量发展目标,并把目标分解到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手中来落实,政府利用一切手段来发展地方经济,导致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衡,资本把一切社会关系都变成了商品和货币,最终导致从“以人为本”到“以钱为本”的转型。中国各级政府和资本之间的联盟,拼命压榨底层劳动者的利益,导致社会信任的解体。在市场把一切社会细胞都货币化了之后,以钱为本也就成为了一个社会的主导原则,连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要用货币来衡量的时候,表明这个社会细胞已经彻底解体了。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一堵一堵并且日益厚重的墙,这一堵堵墙当然不是由钢筋水泥砌成的,而是由高度的不信任砌成的“社会墙”。这些墙存在于社会各个群体和各个角色之间,在政府和人民之间,在资本和人民之间,在穷人和富人之间等等,不一而足。且不讨论对中华民族和国家是否会失去立足点、失去东方文明的核心,单就国画艺术来说,我们如何确立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取向,就成为当下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物欲横流,人们成为追逐物质利益的躯壳,传统的价值观给予精神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原有的是非标准也渐趋模糊。作为文化的“艺术”,失去了适宜生长的土壤和养分,所以作为传统艺术的中国画也就解体了,也许还残存一些面貌,但独特的东方艺术精神就完全失去了。随着受西方艺术观念的影响,“艺术”的概念不断扩展、迁移,以至于一些所谓的艺术创作丧失了精神指向,也让许多人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这种茫然、失落的情绪在全社会的群体中蔓延,夹杂着孤独,压抑,侵害着人的肌体,侵害着家庭,侵害着社会的正常运转。所谓的艺术品为获取更多的金钱机械化地生产出来,只有拿到钱后,才表现出精神的喜悦,所谓的精神产品只是不断地变换着表现形式和包装的工业化产品。在没有了正确的文化价值主旨和市场价值评判体系的支撑下的价值认识,一定是随机性极强而又风险极大的状态。
          如果要让中国画艺术走上正规和发展,首先在国家层面上,建立起正常的社会秩序和体系,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文化导向,进而推动建立正确的艺术品市场评判机制,如果失去这种大背景,艺术的发展是没有方向的,艺术品是没有精神支撑的。在金钱利益的土壤中生长不出艺术之花,在没有营养的土壤、没有阳光和雨露的下也不会生长出艺术之花。中国画艺术只有在强调民族精神与文化传统下,吸收适合我们的外来文化艺术,永远以“形散而神不散”思想为主导,守住中国艺术的“魂”,保持浓郁的东方艺术的诗意化境界和丰富的象征意味,中国画艺术才能独树一帜,才有自身的发展空间,才会发扬光大。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及意识形态的洗脑后,中国画在走过慢慢征途后就有走向消亡的危险,变成一个没有精神实质的躯壳,不断翻新的形式。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逐步深入,中国画艺术要做到合而不同,丰富世界艺术之林,丰富人们的艺术生活,做出我们的贡献。

      Processed in 0.137(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