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违祖训的山水画名家郑伯萍 人画均出尘

        作者:核实中..2010-07-13 11:28:06 来源:网络

        筹备多时的郑伯萍画展11月15日终于要在上海朵云轩拉开帷幕了。那天小酌,谈起了旅游,说到令我勾魂落魄的地方,郑伯萍竟如数家珍。从对山川的爱好中,可以得见他极高的审美情趣。一个长期浸润于传统山水画,又长期徜徉于佳山佳水间,其人其画,怎能不脱俗出尘?

        其实,旅游也罢,画画也罢.都源自爱好,有爱好,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千方百计。郑伯萍不辞辛劳地东奔西走,是在寻找自然界的美景。他让美景感动,完全是因为心源——他的学养、情操所酿成的审美境界。到底是因为爱山水而去从事山水画,还是山水画引导他去看造化?实在有点说不清,道不明了,但有一点应当肯定,那就是,造化提升了他山水画的品味,照亮了他山水画的鲜活灵动程度,而山水画,又使他在造化里获得极大的知音感。

        郑伯萍的山水画师从俞子才,源出吴湖帆。吴湖帆以其过人的艺术敏悟补了中国画用色单调之短。对吴湖帆浓艳而清透,亮丽而不失雅逸的设色格法,郑伯萍是有所领悟,同时又能在继承之中,颇有发展。

        对绘画而言,承传是以技法为衣钵的。郑伯萍能够薪火相传。就已经显示了他在山水画上的深厚功力。郑伯萍绘画功力的深厚,全系乃师俞子才的严格教诲。俞子才经常用“上夹板”式的近似医疗的手段,来给郑伯萍匡正学习上的谬误和懈怠,书到用时方显神。一个画家有了高超的技法,也就有了开拓的本钱。郑伯萍的开拓大体不在位置、丘壑的变化上,而是在媒介、载体方面。吴湖帆的风格主要是在熟纸上建构的,而郑伯萍则将其拓展到生纸上。这是他最具有个性的地方,也是最能体现他的开拓性的地方。看起来只是换了一张纸,但是,对技法而言,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全新要求。生纸因其易于渗透晕化的特点,不仅用笔的轻重缓急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更重要的是:反复渲染、层层叠加的青绿设色,原本就不适于生纸。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作为原创者的吴湖帆说过:“生纸出,绘画就没有了。”就这一点而言,郑伯萍是有违祖训的;然而也正是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郑伯萍儒雅的外表之下,蕴藏着的不驯内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说到底依仗的还是技法。

        郑伯萍对自己的技法是自信的,这种自信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是极其可贵、重要的。但是,自信不是自欺,也不是自大。自信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画面表现出来的。郑伯萍的笔墨在生纸上往往表现得更为流畅而灵动,这种随意中透露出来的精到,是技巧的娴熟,更是意趣的所在。在生纸上敷色渲染需要有高超的水分控制技艺,这在郑伯萍的笔下,不仅驾轻就熟,而且常常能够利用生纸的渗透晕化特点,使色彩敷染借着水与纸之间的渗化而更为清透,而一些渗化中的偶然效果,又能从精熟之中漾生出生拙趣味。此外,也正是生纸笔笔留痕的敏感性和一览无余的表现力,使得画面上的线条变得更为清晰而突出,而画面也随着线条的强化而健朗生动。

        一手精湛的笔墨,对画家来说,不仅是底气的渊源,也是触处成春的资本。除了在山水画上能独树一帜外,郑伯萍的花鸟作品也同样别具一格。擅长山水的画家涉笔花鸟,往往有别趣。这在很多时候是由于画家从山水陶冶而来的更为丰富的笔墨技巧造就的。郑伯萍的花鸟画,无论是双勾敷色,还是没骨点虱,或者是水墨写意,突出与强调的都是笔墨的效果。可以说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彰显笔墨的表现力,始终是郑伯萍的不二追求。

        精擅的技巧使得画家能够充分地表现。但是,表现什么却是取决于技巧之外的。我们之所以花费很多篇幅来说郑伯萍的技巧,固然是因为对于绘画来说,技法是根本性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因为透过对技法的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到郑伯萍赋予画面的意趣。郑伯萍早年曾随著名学者陈从周研读诗词史文,虽然汉文、唐诗、宋词都一直伴随在郑伯萍的艺术生涯中,但是,委婉清雅而又不失雍容华贵的宋词意境,却是郑伯萍最为心仪的。诗词的涵泳,成就的是审美;而审美决定了艺术风格。所谓诗画一律,说的其实就是审美上的相通一致。心有所怀,笔有所为。惟其如此,才能做到笔为心使,而不是相反。郑伯萍用他实践证实了这一点。所以,郑伯萍画得从容,画得优雅。在喧嚣的当今,郑伯萍所承传的这一份雍容雅致,不仅是独特的,更是难得的。

      Processed in 0.144(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