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传统模式的可贵探索—郜宗远艺术赏析

        作者:核实中..2010-08-18 16:04:52 来源:网络

         当传统山水画的模式松动以后,多元探索的格局使山水画界呈现出多彩多姿的状态,许多画家作出的可贵探索展示出中国绘画发展的广阔空间。郜宗远先生的艺术从传统的审美经验入手,强调个人化的视觉感受,创作出了一批具有个人风格的山水画,展示出一种新的审美境界。

          站在宗远的画前,从他渲染出的静谧境界中,可感受到山川流泉的呼吸,也惊异于一种类似于客观摹写的平铺直叙的朴实方法,竟能拓宽了中国绘画固有的审美领域。“平中求奇”是中国绘画的至高境界,不靠张扬恣肆的外形式,也不靠险峻突兀的布势铺陈,而能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心态,一种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后的平衡,一种洋溢到画面之外的思索的力量,这很像宗远本人。他是个不擅表述,常把激情存于胸中的人,他能把能量一点一点地“化”出,表现出一种恒定的持久,绝不是那种一曝十寒的才子,也没有一挥而就的习惯,他是那种思索型的实践多于宣言的艺术家,这种类型在中外的画史上还有不少。

          宗远的写实功底相当不错,我见过他青年时代的油画风景习作,那是深受俄罗斯写实主义风格影响的一批小风景,能把银灰色调画出情感,能让一小片的阴景跃动着丰富的颜色。看他的习作知道曾下功夫研究过色彩并走过一段废寝忘食的路,这使他养成了一种严格的造型习惯,由严格而严谨,由严谨而深入,形成了他作品的一贯格局。

        学习中国画,他拜宋文治先生为师。宋文治是我国当代优秀山水画家,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宋文治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和立足生活以山川造化为师的创作态度对郜宗远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尊重老师,经常挤出时间去南方看望,促膝相谈,从与宋老轻松的畅谈中感悟人生真谛和艺术的辩证道理。他在《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宋文治》的序言中对宋老的艺术观和生活态度作过深入论述。应该说,宋文治先生的艺术思想对郜宗远创作的影响是深刻的。在郜宗远的许多表现山石、 云水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晚年宋文治的彩墨作品对他的影响。

          每个艺术家的人生轨迹和生命体验是有差异的,而人格对艺术的影响则带有终身的持久性。宗远不是那种追赶时尚的画家,无论对传统还是对当代人的成果,他的借鉴吸收总是十分审慎,决不是照搬照用,比如他十分地敬重宋文治先生,但他不是亦步亦趋地去学。他习惯于保持一种距离,直到落实他个人独特的感觉后才决定如何学以致用。换句话说,他首先是在学一种精神,一种形而上的东西,绝不是求“似”。白石老人早就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由此可看出宗远先生的聪明。个性经验的选择过程实际上是协调的过程,把自我和前人的经验以及大自然的精神和谐地理顺后清晰地呈现自己,并保留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样的画家是不多的,但无疑这是优秀的画家。

          宗远是凭着西洋绘画的功底切入山水画的,艺术的终极目的是为大自然传神,东西方绘画殊途而同归。林风眠、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都有各自的切入点,但都把个人与造化高度地融合,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符号。优秀的艺术家总保留有极强的个人符号式的东西。其实,一个画家是否成熟,不在于他从哪一点切入,而在于他自己独立的“有意味儿的形式”的确立,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意义正在于此。

          郜宗远先生担任着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的社长,同时还担任着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社长和荣宝斋的总经理,这是非常繁忙的差事。艰苦地工作要求他必须克服艺术家身上常有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而这两点常是艺术家身上很可爱的艺术品质),必须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要保持对艺术的前瞻眼光,以高度的文化责任心去实施一个又一个出版工程。时间虽然是个损失,但却锻炼了艺术家的眼界和心胸,能站在更高的境界上看待艺术。复杂而繁重的领导工作使他以通晓透辟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当然也使他更珍惜生命和时间,周末和每晚夜深人静的时候,是他以笔墨倾诉胸臆的时候,大约也正因如此,他的画中还透露着一种宁静的坚忍。

          最近,他又有一批把积墨和颜色融会一体的新作,风格更缜密厚重,既保持着色调旋律的平衡,又在静寂旷达中流露着激荡的情绪,我惊异于他能用很细腻的笔触去构筑崇高的审美境界。他的笔墨很适宜表现神农架或张家界一类的幽深境界,奇兀的山势和淙淙的流泉瀑布在浮云间变幻着。他没有“四王”以来的以点线造型的程式,但却继承了以笔墨写出“心象”的传统,他不动声色的抒情性实在是值得慢慢品味的。

          宗远的艺术追求执著而深入,我想,如果对中国传统的笔墨形式再作更深一步的探究、借鉴和融合,将会使他的作品更具魅力。我坚信,积累沉厚的宗远先生会有更多的优秀作品问世。

      Processed in 0.165(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