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御制“松石间意”古琴之鉴藏

        作者:司马平邦2021-12-28 08:10:51 来源:收藏快报

          (1/2)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在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会获价1.3664亿元

          (2/2)明代陈洪绶《听琴图》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在2010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北宋徽宗御制、清代乾隆御铭的“松石间意”古琴以1.3664亿元成交,创造了中国古代单件乐器的拍卖纪录。

        该琴通长126、隐间肩宽21.3、尾宽14.8 厘米。上板梧桐、下板梓木,金徽玉轸,琴身涂大漆掺有鹿角灰、朱砂、金、银细粒,属琴家最为看重的“八宝灰胎”。面蛇腹纹间冰裂断,底细密流水牛毛断。琴腹池内右刻“宣和二年御制”,左刻“康熙庚午王汉章重修”,故知该琴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琴工王汉章曾重加整修,先阴刻后书以朱笔。龙池之下以绿松石填刻隶书琴名“松石间意”。池上刻行书三行:“古锦囊韬龙门琴,朱弦久歇霹雳音。安得伯牙移情手,为余一写山水心。乾隆壬戌御赏并题”,下落朱色白文圆章“见天心”一方。

        此琴附有退光琴匣一个,是为清宫藏琴独一无二的标准参照。琴匣外盖刻“宋制松石间意,大清乾隆辛酉年装”和“永宝用之”四字小方印,匣两端皆刻“头等二十二号”六字,盒盖内壁有乾隆御书,云:八音之最,弦克当之。众弦之首,舍琴孰为。静好在御,君子弗离。爰徴其美,龙门高枝。文以青漆,缀以朱丝。尺寸中度,下滨上池。徽金轸玉,追琢是施。虚心静抚,鸿纤合宜。其声清穆,其德渊懿。昔人有云,调弦而治。匪惟邦邑,海宇重熙。猗欤休哉,南风之时。诗左落“乾隆御题”红印一方。

        “松石间意”琴距今约900年,是北宋宣和二年(1120)东京(今河南开封)“官琴局”御制。有“天府奇珍”之誉。据郑珉中先生《两宋古琴浅析》考证,北宋晚期的“官琴”今存于世可以作为典型器者,仅有一张,为宣和御制的“松石间意”。

        琴分“官琴”和“野斫”,是两宋时期古琴器独有的现象,其他朝代虽然也有宫廷制作,但在工艺上与民间斫造并无区别。之所以两宋时期出现这种现象,因宋徽宗在其设有“官琴局”。

        据考证,雍正皇帝曾对皇家收藏古琴系统清理,将103张古琴送进圆明园,从雍正四年(1726)持续到乾隆六年(1741),凡十五年。将琴分为“出等琴”和“有等次的琴”两种,分别配红漆匣和黑退光漆匣。“松石间意”是“有等次琴”中的“头等二十二号”,并于乾隆六年(1741)根据乾隆旨意由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特质随形琴盒装盒保存。装盒后的第二年——乾隆七年(1742)乾隆又观赏了该琴,并写下一首七言古诗,刻在琴背的项间。

        此后该琴盒与盒内藏琴大都存于圆明园内,因遭兵焚,劫掠。今故宫博物院内仅存头等第二十三号“音朗号钟”铜琴与琴盒一例。剩下的就是因浩劫流散于民间的松石间意古琴及其琴盒,据郑珉中先生言:“松石间意”琴自1919年时即归琉璃厂之蕉叶山房,在张莲舫手中秘藏了三十余年,1952年张莲舫乃将此琴送沪售出,后归樊伯炎君所得。

        “松石间意”琴与琴盒,经由琴学权威大家杨时百、郑珉中认定无疑为北宋名琴,而古琴大家吴钊先生认定“松石间意”为存世唯一乾隆珍藏的实用名琴与琴盒。

        “松石间意”从北宋徽宗御制到清乾隆珍藏,跨越近千年岁月,经两代帝王之手而完好保存至今。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56(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