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诗情(作者:刘怡涛)

        作者:核实中..2009-08-08 14:49:21 来源:网络

        刘怡涛作品欣赏

        (原载香港《收藏天地》月刊,92年7期。《刘怡涛画集》第一集,香港荣宝斋出版,1992年)

        (一)
        这是一片斑斓的土地。
        这里远离都市,不近尘寰,天籁空蒙,大地常青。
        这里群山如黛,层林如染,古树森森,流泉潺潺。
        这里欢腾热闹,生机盎然,万千花卉各展天姿,珍禽异鸟竞翔集……
        这就是西双版纳。这就是青年画家刘怡涛心中的西双版纳,笔下的西双版纳。
        在这片阳光流淌、山岚迷蒙、连雨丝也飘着清香的土地上,刘怡涛开始了他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独特感悟。他的艺术生涯在一个年轻的、激情涌动的季节里悄然开始,平和得象一缕开启心扉的清风。而一旦丹青在握,他的创作便焕发出了欣欣向荣的蓬勃活力。

        (二)
        刘怡涛说:我向往一种诗意的境界。艺术的真谛,在于有诗的灵性。
        诗境,即大化之境。它空灵、它机智。它可悟而不可言。
        刘怡涛把画笔当诗笔。淡淡地涂抹,浓浓地宣泄。炽热处如火之赤热,平柔处似水之爽滑。无论如火如水,总是诗的情愫。
        刘怡涛的画,“满而繁”。花鸟林泉树交织点染,洋溢出一种宏富瑰丽的氛围。在这“满而密”中,往往有一角苔石,一轮月影似神来之笔,“计白当黑”,使人顿觉清风暗送,空间无限,天高地阔。
        诗的灵性,正是丰繁中见单纯。

        (三)
        色彩是画家的语言。
        画家语言的丰富或贫乏,生动或寡味,取决於画家自身文化品位的高下,取决於画家心中有没有一腔热爱自然、拥抱生活的激情。
        有了这激情,“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海则意溢于海”,一花一草,一木一石,皆有光鲜活泼的生命。
        面对精彩的世界,画家以色彩去领悟去感受,去渲染去表达。
        他笔下的色彩诡谲多变,白的洁净,黑的深沉,兰的高雅,黄的明艳,红的热烈,绿的鲜活,乃至橙、褐、青、紫,天地万物所有的色彩都成为他心中的音符,幻化成一首层次丰满,旋律优美的交响曲,去扣击心扉。
        纵观刘怡涛的画作,确实能体味到一种多彩的诗情。那清风明月,那花香鸟语,处处有声有色,一派生机。

        (四)
        刘怡涛的画作题名中,多用一个“幽”字。《迷蒙幽壑》、《幽林泉石》、《空谷幽兰》、《幽林奇葩》……等等等等。一个“幽”字,活脱脱道出了西双版纳原始密林的幽暗、幽静、幽深、幽远。
        一幅画,只是山之一角,林之一隅。而一批画,那就是一片繁茂葳蕤的苍莽林涛。
        他画得很优美。既有荒烟落照的野趣,又有登堂入室的高雅。
        “诗的灵性”使得他佳作叠出,于是有了今天洋洋大观的可喜成就。

        (五)
        刘怡涛显得出类拔萃。他不守旧,不泥古,严守章法又另劈蹊径。小桥流水在他笔下不显得孤寂、深山幽壑在他画中也情趣天成。他不要“文人画”式的俊逸雍容和自命清高,每一帧作品,他都寄予“雾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浓郁乡情。
        对生身故土的依恋,使他的创作缠绵缱绻,而对外部世界的追求向往,又使他的作品富有广远的张力。他尝试用西洋画的光色技法,在工笔画中体现立体透视的效果,他在工整布局中又即兴神驰,以写意画面的感觉另发机抒。他一身兼有植物科学工作者和造型艺术家两者的气质,于是他善于以艺术的和科学的眼光同时去烛照身边这片多彩多姿的土地。
        天地万物生生不息,自然界观常变常新。刘怡涛对“诗境”的追求也将会不断地别开生面。
        明天,他该有更丰盈的收获。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239(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