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浅识(作者:孔维克)

        作者:核实中..2009-08-08 17:57:49 来源:网络

        竹子那清瘦挺拔的身姿、婆娑俏健的情态,千百年来摇曳着中国文人特别是士大夫层的心影,成为这些雅士们精神的审美寄托。遂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说。

        自从宋人文与可用墨笔写竹之后,历经赵松雪、管道升、柯九思、夏 、石涛、郑 等人把竹子的阴晴雨雪之态、个双丛林之聚、肥瘦短长之貌,表现得尽情尽意、洋洋洒洒,留下了存世千古的墨迹竹魂。

        文人爱好写竹还因画竹能用最单纯的符号去演泽丰富复杂的笔墨效果,从而得到一种书写的畅达感。譬如只有单一的墨色和一组组长线(竹干)与短线(竹叶)的交错即可完成一幅幅情态各异的竹子画面。

        正因为竹子最单纯,也就似乎最好画。但也因为好画,所以才最难画好。

        自古以来画竹者众多,但真正能留下有价值作品来者也不过数人。当今画竹者更是多如牛毛,似乎竹子最易画。因那些“牛毛”中多是毫无艺术天分的闯荡江湖者,他们以为竹子简单易学,而选此技为饵也,如“中华竹王”者流。由此往往真正探求画竹真谛者却遭误解,孰不知当今画坛真正能画出竹之精神、而又脱俗者稀之又少矣。

        笔者画竹,以竹子的精神气质着眼、以修炼笔墨功底着手、以书法感觉入画、以形式构成落幅。不求竹子的形似,只追画面的气韵;但求笔墨的品格,以达竹子的神魂。余作竹干时如书篆隶,写竹叶时似作行草,行笔顿挫疾徐亦如书法之用笔,编排枝叶穿插之抽象形式也似汉字书法的间架组合之意象,全无他人“个”、“介”之成法,除却“飞鸿”、“惊雁”之套路,反复揣摹实物之竹与笔墨之竹间及书法与绘画间之关联,殚精竭虑,恪竹如人,常常食寝两忘,亟盼能写出生动的个性之竹、笔者的胸中之竹耳。

        如此写竹廿有余年,似乎也写出一点竹子的一家之貌和笔墨特色。记此点滴感想,以与识者方家求教。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44(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