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垂韵——我画古典人物画随想漫笔(作者:孔维克)

        作者:核实中..2009-08-08 18:03:46 来源:网络

        孔维克作品欣赏

        当代画家画当代题材并且能从艺术上介入社会生活,将永远是现实主义绘画的主流。因为,当代题材不仅反映了现实存在,而且这种创作活动会不断地为了能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而升华着艺术的语言。然而,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是,不少画家在表现现实生活的同时,也醉心于咏叹消失于浩渺时空中的那些人和事,一代代地传递着那些散发着高古情调的文化信息,这些作品我们称之为古典人物画。

        翻开中国人物画史,在人物画的发轫之初,如隋、唐至宋、五代出现的《游春图》、《女史箴图》、《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作品均为当时现实生活的写照。而到了后来,不论唐寅、仇英、陈洪绶、任伯年,乃至近代极力倡导现实主义的徐悲鸿等画家除了画现实题材外,均作了不少以古典诗词和文史掌故为题的古典人物画作品。到了现代,当下的人物画家几乎除了搞大创作外,均作过小品人物画。在小品人物画中,十有八九为古典题材的作品。究其原因,除了古典人物画便于泼洒笔墨效果外,这也与东方人特有的崇古心理、怀旧意识,以至于也与那渊源博大的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分不开。

        当今的人物画家与古人相比,能从艺术内涵、思想深度上挖掘古典的意境之美,从笔墨组构、画面经营上提炼传统的韵律之美,努力用自己的眼晴看古人并对传统进行再认识,而且用自己的手去表现自己思想的画家越来越少了。常见不少画家从形式到笔墨不断重复着前人或同代人的作品,这也许是商品化规律的影响所致罢。

        说起画古典人物画,不少画家存有偏见,常常把画大画搞所谓创作视为“艺术”,而把画这类小画,看作游戏笔墨或视为钓钱之作,常常随便涂抹,一堆废纸式的画,大印一盖或送或卖,效果如何无所谓。殊不如一个画家的作品,无论大画还是小画,均是他艺术探索的不同侧面,且往往一个画家存世的作品,也可以说他大量流传、大家常常能看到的作品就是这些画,而不是那一两张所谓代表作。我很钦佩任伯年,他的作品无论什么题材,也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偶而见到他的画,都是那么的精到。他不论为抽鸦片上街卖画,或是雅兴上来偶而去横涂竖抹,都是在画他心里的感觉,用时下的话说,他的所谓作品,虽然全是“商品”画,但都是呕心沥血在创作,往往你随便收集起来出个集子就是一本很好的画集。

        我在画这些古典题材的作品时,常常在大家画烂了的题材中发现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艺术语汇去组织出全新意象的古典美感。因为在浩瀚的古代典籍中,能够入画的题材,大家几乎全画遍了,况且画这类画如能得到欣赏者的共鸣,唤起大家共同的“传统神经”,往往假借大家熟知的载体,而“唤醒”的形式,则靠自己去创造一种独特的艺术“警觉”。譬如用现代构成的视觉冲力组织画面的作品《音绕尘外》、《在水一方》、《俞伯牙与钟子期》等,利用传统条幅和四幅屏形式融入现代美感的作品《姜公垂钓图》、《米芾拜石图》、《高士图》等都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在深化意境方面也作了不少努力,如《苏武牧羊》用方线去规纳造型,刻划羊、人、景,用版画的语言去处理基调,统筹黑、白、灰,以突出苏武坚贞不屈的性格,《清风夜半鸣蝉》以淡淡的蓝调子及用横向线、块平远推伸的景色,衬出披白斗蓬的主体,以刻划出作为抒情词人的辛稼轩,似露浸薄衣、听蛙鸣谷香,《皓暮月云家山远》以昏黄的色调,大面积楼台市井、茂林杂树反衬出飘泊在孤舟中的幽怨歌女,如泣如诉。

        我将传统韵律的笔墨美与古典意蕴的意境美,以及现代意识的抽象美相协调,其介质除了以上诸因素外即是强调线条的金石感和有意识地将书法美运作于画面之中。在用线勾勒人物和景物及组织线条的疏密布局时,尽量体现出传统的骨法用笔和书法线条的审美质量,因为这样的线除了能生动地传达出形象的美感外,更能充分地调动起长期受东方审美心理影响的观者对线条美的本能认识。

        作为当代人,我画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而一旦静下来品茗呷酒、濡墨运笔时,我更偏爱画古典意境的画。但这些画绝不是古人生活的再现,更不是古人诗词的插图,而是凭自己的理解去演绎古典情结,按自己的思路去升华传统笔墨,从某种意义上讲古典题材只是表达自己情绪和笔墨修养的一种媒体,抑或可看作是一个当代人对传统精神的一种理解方式。

        我揣测,自古以来画家们喜欢作古典人物画,大概也是源于这样一种心理罢。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271(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