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伍雪梅 韦倩国画展

        作者:核实中..2013-08-09 10:29:34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1/5)伍雪梅 韦倩国画展(请柬)

          (2/5)韦倩作品

          (3/5)韦倩作品

          (4/5)伍雪梅作品

          (5/5)伍雪梅作品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脚印——伍雪梅 韦倩国画展》将于我馆开展,本期画展展期从2013年8月10日持续至8月19日,展期10天,共展出伍雪梅、韦倩二位老师国画作品60余幅。

           本次画展由珠海市文体旅游局、珠海画院、珠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办;由珠海市东方唯美有限公司协办;由珠海市大香山美术馆承办;并得到珠海保税区拉芙酒业有限公司热情赞助。

           伍雪梅,生于桂林阳朔,1997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系,期间跟随潘义禄先生习画。后在桂林画院高研班学习,师从著名山水画家徐家珏先生。201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为中国山水画方向研究生,师从全国著名画家黄格胜教授。现为中国水墨研究院院士,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女书画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入选广西、全国展览。2011年在湖南大学举办《巾帼丹青相映红》三省五人中国画作品展;2012年5月在广西艺术学院举办《伍雪梅中国画作品展》。

           韦倩,女,生于桂林永福。2007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期间,跟随著名山水画家徐家珏教授在桂林画院习画;2008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山水方向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画家黄格胜教授。2011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现为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女书画家协会会员。2008年作品《山村一夜雨》入选首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2009年作品《家园》入选第二届中国工笔山水画展;2010年举办“小荷才露尖尖角——韦倩中国山水画个人作品展”。

           展览展出黄格胜先生二位女弟子伍雪梅、韦倩作品,二位女画家一门之下,深得黄格胜先生真传,同为山水作品,实各有特色:伍雪梅作品豪迈大气,不拘小节,大挥大洒之间,墨笔着色,可圈可点,大度看似男子所作,将黄格胜先生“意境”发挥得淋漓尽致;韦倩年青,作品青春气息正浓,笔法清秀隽永,干湿浓淡之中,墨色重重渲染,如行云流水,直入心田,在大山大水之间,娟秀之气溢出于表。

           珠海市大香山美术馆是目前珠海市功能最齐全、档次及管理策划水平最高的美术馆之一。自2010年10月开业以来,已先后举办多场专业书画展览,在社会产生良好影响,逐渐成为珠海文化交流和展示的标志性场馆之一。

           地址:珠海市香洲人民西路区府广场西侧  电话:0756-2231888    传真:0756-2231222

        脚印—伍雪梅 韦倩国画展前言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我们妇孺皆知的人间美景;漓江,是桂林山水的核心,没有漓江,桂林山水就会徒有虚名,在这如痴如醉的美景中,有一批活跃在广西的画家,用手中画笔描绘着这人间圣境,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漓江画派。

           漓江画派,是指以表现时代风貌为宗旨,以广西秀美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以传统中国画为主体,以广西当代画家为主要力量的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和鲜明艺术风格的画家群体。漓江画派是当代中国最活跃的绘画流派之一。画派领军人物黄格胜创作的《漓江百里图》长卷和《漓江百景图》系列是漓江画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黄格胜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艺术学院院长。

           《脚印——伍雪梅、韦倩国画展》展出即为黄格胜先生二位女弟子伍雪梅、韦倩作品,二位女画家一门之下,深得黄格胜先生真传,同为山水作品,实各有特色:

           伍雪梅作品豪迈大气,不拘小节,大挥大洒之间,墨笔着色,可圈可点,大度看似男子所作,将黄格胜先生“意境”发挥得淋漓尽致;

           韦倩年青,作品青春气息正浓,笔法清秀隽永,干湿浓淡之中,墨色重重渲染,如行云流水,直入心田,在大山大水之间,娟秀之气溢出于表。

           今展出二位女画家作品各30余幅艺术精品,比较全面展示了二位艺术家创作的方向。作为漓江画派的新生力量,这次的展览的展示、交流与学习,必然会促进以后创作更加精进。

           展览获黄格胜老师《脚印》墨宝助兴,已显其重视,吾料黄老师也希望自己弟子,踏踏实实在艺术这艰难崎岖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攀上属于自己的艺术高峰。

           

                                                   大香山美术馆策展人 杨胜群

      Processed in 0.155(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