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书法“原生态”

        作者:李敬东2017-08-18 08:15:31 来源:北京晚报


        书法在古代,更多呈现一种实用,无论是手札和诗稿,并非以书法本位的立场。然而,不同时代,也有一些书法家跃出书法的实用常态,以毛笔作为书写的载体,抒写性灵,书以传情。这就是古代书法的原生态。相对而言,当代书法生态与古代发生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首先应是文化的剥离。古代书法家不单单精于书艺,对书法文脉的传承,不绝如缕。当下书法生态,似乎倾向于一种娱乐化倾向,书法娱乐是从书法的高雅化走向庸俗化,是迎合世俗的书法表演和炫技。


        前不久,笔者走访了若干暑期书法培训班。充斥眼前形形色色的培训大军,以短、平、快的方式炒热书法快餐。固然,从普及和实用书法的角度,这种培训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是,书法一旦走向功利,以实用或展览为目的,它势必会走向流俗而积重难返。包括一些书法高研班,招兵买马,风起云涌,在书坛造势张目,以冲刺国展为进军的最高目标。其书法的终极关怀,抽空了书法的内涵,人文精神的苍白,已毫无血色,有甚者表现出一片狼藉,扑面而来的是污浊,读之会对审美产生歧义,有的丑书,实在令人作呕。


        书法一技,性与道通。书法属于阳春白雪,而非下里巴人,书法在传承过程中,应当保持它血统的纯正性和高贵性。笔者曾经看过一些书法爱好者,以描摹当代著名书家的书体为能事,这就出现了张体和李体的流风泛滥。某位高权重者,一直标榜说是因他的主张,才使得二王书风,大张旗帜,其力挽狂澜,功莫大焉。但细审其书作,将王羲之的行草书写得夸张扭曲,自以为极尽变化之能事,其实他已经背离了传统,右军遗韵荡然无存,与王右军的书风实质毫不相干,充其量是以旧瓶装新酒,并非佳酿。王右军风流倜傥,内涵韵致,后人无可以企及,更非狂怪的乱头粗服者,可以臻其妙境。


        当代书法在民间存在多种样式,常见移植书法者,民间常有制作工艺品者,用鱼骨、麦秸或树皮,拼贴出书法工艺品,广为销售。如果认为这种失去笔墨原意的书法工艺品,是以拼贴制作,来演绎书法的线条之美,视觉效果还展示出材料的质感之美,这简直是在哗人耳目,谬论流传。民间书法,应是需要经过文人的不断雅化,提炼出来一种经典的范式,方可称之为书法,这种观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36(s)   6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