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河的油画历史肖像书写展亮相京师美术馆

        作者:admin2019-09-30 00:09:25 来源:网络

        9月2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系、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主办的“先生之风”谌河的油画历史肖像书写展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甄巍策展。展出了西安美院油画系的教师谌河创作的近30件民国先生油画作品。

        谌河是西安美院油画系的教师,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第三工作室,2008年巴黎国际艺术城访问学者,同年结业于巴黎美术学院阿尔贝罗拉工作室。他研究民国时代的人物十余年,期间不断以油画的形式表现这些研究对象。为何会研究民国?除了个人兴趣外,与家族中有不少民国大先生有关。民国时期的北大教授、著名的“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都是其先辈,其中著名书法家沈尹默是其曾外祖父,谌河的父亲、著名油画家谌北新便自幼跟从沈先生度过,经常讲述一些民国往事。谌河在这样的氛围中,对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

        “那个时代大师辈出,文化上有好多天才,也有一些有献身精神的人,将我们这个种族的文化血脉延续了下来,同时使社会进行了现代转型。这都是非常大的贡献,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网红。”谌河这样阐述他理解的民国先生们。

        可以说,谌河与北师大渊源深厚。画中的先生们,都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和文化界的大咖。曾外祖父沈尹默三兄弟都曾在辅仁大学任教。沈兼士抗战时期曾与英千里等人留守辅仁组织抗日秘密组织“炎社”,拯救了很多爱国志士;爷爷谌亚达曾在抗战期间随师大西迁陕西汉中西北联大,后随师大返京,直到81年去世一直是地理系教授;姑父为中文系东方比较文学专家。籍此渊源,父辈与启功先生交往深厚,这些耳濡目染的经历,对于他认识理解京师文脉的先生之风,有直接的影响。他的肖像画,有一种进入历史的情感与责任,传递出的,是历经岁月而不减的先生的风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古棕表示,京师美术馆在新学期不久之际迎来这个展览机会十分难得。这个展览是对中国文化先驱追思的机会,虽并不华丽,但是文化的气息很浓。这与北京师范大学一直以来注重人文传承发展诉求十分契合,希望更多学生能够通过这个展览,了解并学习到这些大先生前辈的精神,并将这些继承、发扬下去。

        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党支部书记靳连营同样谈道:这批作品在北京师大举办,非常适宜,既具有典型的历史感,同时又是正能量,是很成功的展览。艺术带给人民的不仅仅是感官的愉悦,而是作品本身展示的优质的人性,谌河的这些作品,恰恰展示了民国时期民族知识分子脊梁等老先生优质的人性,这些优质的人性被谌河专业的油画技法表现的淋淋尽致,所以这些作品不仅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审美,更加引起我们的心灵和思想上的撞击。

        走进展览,似乎走入那段迷人的历史,那些熟悉的、耀眼的五四文化明星们正风姿绰约、真实可亲地立在身边。酷酷的鲁迅、帅帅的胡适、胡子飘飘的于右任、儒雅的沈尹默、学者范儿十足的金岳霖……他们似乎从画面上走了下来,走到了我们面前。

        “我画他们的时候其实很有压力。大家太熟悉他们了,画的像与不像都是难题。最后还是选择了用具象的手法来表现。”面对自己画笔下的民国大先生们,谌河谈起自己的感受,“我画的主要是知识界和文艺界的民国人物,但是对有艺术才华者更感兴趣。我通过史料和照片了解他们,也走访他们的故居、采访亲友家属等,已经和他们达到可以对话的程度,我画完以后感觉很自然,没法改动,就是这样的。”

        中国美协理论文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水天中先生认为这个展览是中国文化、中国人文、中国精神传因续果的机会。在水天中看来,虽然同类的题材有很多画家画过,但谌河的这批肖像作品以表现性笔法描绘20世纪初期文化精英的肖像,不仅描绘他们的形象,而且呈现了一种文化气氛。杨力舟先生做为谌河父母的老同事和老朋友,应邀出席了展览的开幕式,他表示,第一次看到谌河的作品,十分欣慰!百年来,前辈们为我们文化传承和自信自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谌河选择画这些文化界的前辈,题材非常好。谌河十分有才气,神抓的很紧,抓的很像。同时他也看到,谌河画这些先生大多都是要依靠照片,如何发挥照片的作品,如何把照片的时代感和我们对文化的认识,用我们现代的油画表现形式来表现,谌河作出了很多的努力,而且很有成果。

        其实,谌河并不避讳画的是一张照片或者是其他,画面里没有故事也无所谓。在研究他们中,谌河慢慢走进他们,感觉他们是活生生的,不是大家塑造成的神,“我画时就是将他们拉下神坛,还原他们普通人的一面。比如说他们很激进,冒着生命危险做一些事情,但是有时候自己提出来的理想其实做不到,这就是活生生的人。正因为可能自己还做不到,更能说明他们有一种前瞻性的追求。”

        在北京大学教授李松看来,谌河的作品在颜色运用上不同于父亲,尽量采用单纯的色彩,来缓解时空的距离感,这是比较恰当的一种方式。此外,跟民国照片比起来,谌河的画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画的很肯定,一点都不含糊,非常有力度,这完全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重构,虽然这些画看着用笔很痛快,但却是非常理性的。同时他也建议展览在展示的基础上可以在辅以一些作品背后的故事,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些“大先生”以及谌河的艺术。

        值得一提的是,出席当天展览开幕式的还有李大钊先生的孙女李乐群,周作人先生的孙女周美煜,沈伊默先生的孙子沈长治、沈长庆和孙女沈长乐等。他们作为现场“大先生们”的后辈以及谌河的前辈,在现场的发言中,他们一方面对谌河的创作和研究表示感谢,展览令他们感触颇深;同时他们也亲切的给谌河寄予期望,希望谌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脚踏实地的将中华传统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策展人甄巍与谌河是初中同学,相识已有30余载,看到发小的这批描绘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学界、文坛“大先生”的肖像画,总会令甄巍不自觉的想到少年谌河的画风。“也许正是有了蒙尘的厚重,谌河的历史肖像才有了特殊的韵味。”甄巍说道,不同于纪念性的历史肖像画,谌河的油画历史肖像更具当代性的自觉、自主和自由,更像是一种“油画历史肖像书写”。这种书写不是宏大华丽的词章,而是随性自然的私人笔记,直接、动情地运用油画语言去对话历史。奇妙的是,他的先生肖像有一种独特的传神,近看画面看不出来,需要退后很远,画面缩成小图,可以看出极为生动的历史现场感。

        有力量的绘画不是看图说话,不是小人书插画,也不是装饰画;有力量的画家可以直抒胸臆,画画时保留着艺术世界的独立。谌河的画具有一种粗粝的美感,油画色彩和笔触的力量听从的是对形象的静默的直觉。这种直觉,在图像泛滥和信息冗余的当下,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接受传媒烹调好的快餐信息,既方便,又可口,缺乏的是属于自我的概括与判断。油画表情达意的技法规律,运用于私人经验向公共图像的双向转化中,必须要有一种形式语言作为有效的转译媒介。谌河具有个人风格的油画写生感、表现性、直觉性以及画面笔触与色彩传递出的情绪体验,都具有直接的画面效果,不去拐弯抹角。

        正如策展人所说,这样一个展览在京师美术馆举办,既是对学者之风、师者之范的追忆,也是对前辈大师和校友的缅怀。看到谌河与先生们的对视,似乎感觉到先生们的目光也在看着我们,提醒我们重新审视内心,去掉浮躁,更加平和、认真起来。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4日。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40(s)   6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