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蕾尔:策展的评价机制如何建立

        作者:艾蕾尔2020-10-09 06:31:39 来源:网络

        一直以来,业界对“策展”的误解都未解除。在主流观念中,策展被视为呈现艺术作品、艺术观念的一项实践活动,依附于艺术家、艺术作品而存在;另一种看法是将策展视为艺术批评理论的实践活动,依附于艺术批评、艺术理论而存在。

        上述两种观点均将“策展”视为一种搭建平台的介质,否认了“策展”自身也拥有主体地位。

        正因策展一直被剥夺了主体地位,才始终被当作一项实践活动,导致关于建立策展的评价机制这一话题始终无法进入学术讨论范围。我们常常在思考:如何评价一个展览的好坏?如何评价策展人的水准?我们的主观判断力面对这个问题足够有效吗?当然不。这方面判断力缺失的根本原因,是艺术界还未建立策展的评价机制。

        那么,如何建立策展的评价机制,其主要内容与切入点为何?个人认为应从策展的批评体系、资料数据库、扶持评选项目这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合理的策展批评学术体系。

        艺术批评的对象一直以艺术家、艺术作品为主,鲜有与展览思路、策展方案、展陈方式相关的批评文本。现有的策展批评主要集中在艺术专业媒体领域,批评模式以“排行榜”+“新闻快讯”相结合的快餐式批评为主导。比较典型的案例是雅昌艺术网“雅昌展览”栏目,该栏目推出展览“排行榜”与“展览评论”两个栏目,“排行榜”以周为时间单位,对一周内有较大影响力的10个展览进行简单排行。但是,为何如此排行?排行的评判依据为何?这些关键点无从考证;“展览评论”以新闻类展讯为主,也有一些批评家围绕某展览所写的学术评述文章,但这类策展批评论文所占比例极低,且所挑选的展览较为随机,评价方式主要是介绍或者感性批评,完全可以被视为批评家个人审美偏好、观念偏好的外显。“雅昌展览”所呈现的展览批评模式代表了中国艺术界策展批评的生态取向,这种“打榜+快讯”的模式更为适合艺术市场的娱乐、消费倾向。策展批评机制若仅满足于搭建策展行业的热搜平台,就会受制于“卖热点”“雇水军”的套路,远远无法成功建立起一套成熟的、良好的策展批评学术生态体系。


        第二,建立完整、翔实、丰富的策展数据库,这一项工作包含展览数据库与策展方案数据库两项内容。

        展览数据库的建立,一方面需要专业团队从事长期繁重、枯燥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一方面需要艺术基金的稳固支撑,两者缺一不可。目前这项工作的典范是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朱青生教授的“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团队,该团队自2005年起便采用科学的档案调查与统计方法,对每年发生的“艺术展览”进行专题性的梳理与研究,出版《中国当代艺术年鉴》、推出“年鉴展”,可称为目前唯一全面记录、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展览数据的项目。倘若有更多艺术基金、团队从事展览数据整理的基础工作,那么离建立成熟的策展批评机制就会更近一步。除此之外,策展方案数据库的建立还未进入理想状态,唯一可作为参考的只有策展人手记、策展人访谈等文章的公开出版。专业的、学术的策展方案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仍是空白。


        第三,建立多样的策展扶持项目、评选项目。

        一个展览如何能成为好展览?评选标准是什么?这需要有志于此的基金会、业界专业人士联合推出各类策展扶持项目、设立奖项等活动。迄今为止,围绕着策展扶持计划的项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比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自2014年推出“青年策展人计划”年度项目、OCAT研究中心自2018年发起的“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等。这一类策展人扶持项目在近几年兴起,其出发点是扶持青年策展人,为优秀的策展方案提供资金支持、展示平台,客观上则为策展评价机制的建立创建了实践平台。

        除此之外,策展人评奖项目的设立也成为策展评价机制进程中的重要部分,典型案例当推“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项目。该项目最早在2006年创立,一直以来设立“年度艺术家”“年度青年艺术家”“年度艺术出版物”三个奖项,直到2018年第十二届才增设了“年度策展人”奖项,以表彰对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做出贡献的策展人,这一奖项的参考标准主要是综合考虑策展人在展览运营、学术引领方面的贡献和成就。

        可见,策展在艺术业界发挥的影响力日益彰显,而相关评价机制也在各自摸索之中。但是业内也有人对这类评选策展方案、策展人项目提出了质疑,最核心的一点是入选标准如何做到公正?评委的主观判断力似乎也没有办法说服大众。但是,倘若有更多样的基金会、评委会参与到不同的策展评选项目中来,伴随着评选标准的多样化,其公正度势必有所提升。而将策展从“小圈子”“熟人”的内部游戏拯救出来,拉到参与度更广泛的平台中去,也是建立一套合理的策展评价机制的前提。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74(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