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俗风情画里的“武玩”与“文玩”

        作者:讷言2021-07-01 07:38:11 来源:收藏快报

          婴戏图是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因为绘画所表现的是天真无邪的孩童,所以画面丰富、形态有趣。

          我国很早就有绘画婴孩的传统,到了唐宋时期技巧渐趋成熟,尤其是宋代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黄金时期,取材多样,描绘技巧高超。

          北宋宫廷画家苏汉臣就是婴戏图的代表人物,其《百子嬉春图》(见图)以极细腻的笔法刻画了百子嬉戏游乐的场面。画中的游戏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是一幅宋代的民俗百态风情画卷,概括地说有“武玩”和“文玩”两类。

          武玩有舞狮、蹴鞠、陀螺、坐花轿、偷枣、放风筝、对弈、玩滑梯、采莲花等。画面中最抢眼的是舞狮:一个小孩左手拿着绳索,右手牵着一头金镀眼睛、银贴齿的狮子,摇头摆尾,憨态十足,此狮是由两个小孩扮成。旁边三个孩子正在观看戏耍,组成一幅童子戏狮的舞蹈场面。狮舞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唐宋时期更得到广泛发展。在宋代百戏中,有孩儿扮狮戏球舞,还有狮豹合舞。蹴鞠是古代的足球运动,早在战国时期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宋代出现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出现于后魏时期的史籍,当时称为独乐。其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宋朝时“千千”,类似如今的手捻陀螺造型,它是由象牙做成,以一个直径约4寸的圆盘,中央插上一支铁针为轴心,是古代宫女为打发时间所玩的一种贵族游戏,其玩法是将一个长约3厘米的针状物体,放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捻使其旋转,等到快停时再用衣袖拂动它,让它继续旋转,最后,比比看谁的“千千”转得最久,谁就是获胜者。偷枣表现了儿童贪吃的习性,相信大多数人在孩童年代都干过此事。南宋诗人辛弃疾看到一群馋嘴的儿童在枣园里偷枣,东张西望,生怕被主人发觉,便未打扰他们,而是静静地偷看,在《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写下有趣诗句:“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文玩有傀儡、浴佛、礼佛,麒麟送子、抚琴、赏画、假寐、思考等。傀儡戏即木偶戏,木偶艺术是我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巧,人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到了宋代已非常盛行,不仅广为流行于民间,而且成为儿童们的一种游艺活动。《东京梦华录》记载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药发傀儡”等名目。画中描绘了几名儿童正在表演傀儡戏,妙趣横生。画中的假山附近描绘的是浴佛情景。浴佛又称灌佛,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逐渐流行于朝廷和仕宦之间,到了两晋南北朝时代,各地普遍流行。该活动的主旨是提醒人们时时要保有一颗清净之心,观照自己的心是否清净。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240(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