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荷送清风 诗凝母子情——乾隆帝绘荷花图木柄团扇品赏

        作者:郑学富2021-08-11 08:53:37 来源:收藏快报

        乾隆帝绘荷花图木柄团扇

        扇子最早称“翣”,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扇子的主要材料是竹、木、纸、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他的如棕榈叶、槟榔叶、麦秆、蒲草等也能编制成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其造型优美、构造精致,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扇子的艺术身价能够得到百倍增长。

        扇子起初是一种礼仪的工具,后来成为扇风取凉的实用之物。以扇面为载体写字作画,最早出现在纨扇上,汉、晋时就有班婕妤题扇诗、王羲之为卖扇老媪书扇的故事,流传至今,堪为佳话。唐代时出现了扇面书画,宋代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明清两代,文人雅士尤其喜欢在团扇、折扇上题字作画,一幅盈尺小品往往能够体现创作者在自然情态下的艺术造诣和笔墨意趣。

        而清代皇帝尤喜于成扇之上题诗作画,特别是乾隆皇帝颇好此道。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乾隆帝绘荷花图并书《恭奉皇太后御园赏荷诗》木柄团扇。

        本期让我们走近这件珍贵的文物,以探寻它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故事。

        乾隆二十七年(1762)六月四日,乾隆帝恭奉母亲崇庆皇太后第三次南巡刚回到京城不久。此时正值盛夏,阴雨连绵,乾隆帝陪母亲在圆明园荷花池赏荷。荷叶田田,芙蓉娇娆,乾隆帝灵感顿生,为博得母亲欢愉,他在一把木柄绢面团扇上临池写生,画设色荷花图,进与太后以展清夏之忱。

        此扇通柄长39、面径19.5厘米。扇面上是一帧工笔设色花卉小品,构思别致巧妙,尺幅之中,只著两花,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荷叶两片,一叶铺开伸展,一叶卷缩未开;几株水草率意地穿插其间。乾隆帝以无骨法画荷花图,晕染工致,花、叶的线条工细而不呆板,敷色艳丽而不浓腻,将荷花的叶脉甚至纤维也用细笔毫发无遗地勾出,光彩奕奕,栩栩如生。整个画面显得气闲神静、恬润温雅。从中可读出荷的美丽与纯洁,亭亭玉立、玉肌水灵,让人心中愉悦、神清气爽,又让人感受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花品格。若用此扇纳凉,真有“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之感,阵阵凉风伴着荷香,令人心旷神怡。

        在团扇的背面,有乾隆帝亲题御制诗《恭奉皇太后御园赏荷作》:“南巡甫回跸,弥月值愁霖。晴定农民庆,荷开圣母临。得申欢养志,久鉴敬勤心。试听龙池乐,都成角徵音。”

        这首诗凝聚着殷殷母子深情。乾隆帝对母亲崇庆皇太后极为孝顺,即位后就为母亲建造寿康宫,作为太后的颐养起居之所。乾隆帝视其为国母,有言必遵,除平时定省问安,率后妃侍膳,每有出巡游幸,多奉皇太后同行。为皇太后,他巡五台,求菩萨保佑长寿,登泰山向苍天祈福,不论南巡北狩,一年四季时令节日,每与母后共享世上荣华,以尽“天家孝德”。特别是太后八十大寿,年已六十的乾隆帝还彩衣蹈舞,承欢膝下,使太后享尽了人间的“福、禄、寿”,善至于终身。诗中也期望久雨快霁,免得造成涝灾,流露出乾隆帝的爱民之心。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305(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