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画像石记录下的“大禹治水”

        作者:廖静好2021-12-28 08:18:59 来源:收藏快报

        这张“大禹治水”汉画像石拓片(见图),从左向右依次刻画10位历史人物:左面刻画帝尧坐在大树下;帝舜躬身拜见帝尧;接着是故事的主人翁大禹,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拿耒;画面的右方是大禹的家人送别大禹的场面,大禹的母亲手拿包袱掩面而泣,大禹的妻子怀抱婴儿,后面刻一拄杖老者,此人应是大禹的父亲,曾经治水但没有成功的鲧。整个画面表现的是大禹治水,居外十三载,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画面雕刻精美,题材独特,为汉画像石中的佳作。

        传说上古时期,黄河流域洪水泛滥,百姓深受其害,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采用疏导的方法,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平息了水患,表现出他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表现出公而忘私、把个人的一切献身于公共事业之中。大禹因治水成功,成了民众心目中的英雄。舜在挑选继承人时,自然就选中了禹。经舜举荐,禹成了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大禹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历代人的称赞,并一直流传到后世。

        汉代人们景仰的古代帝王有尧、舜、禹,他们各有美德,是古代大同社会的象征,因此三位帝王同刻在一幅画面中,连同怀抱中的婴儿——即大禹的儿子帝启,整个画面总共刻画了四位古代的帝王。反映了汉代人依据历史的传说,把“大禹治水”的故事,刻画成汉画像石图画,用以传颂英雄的事迹,他在历史中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人们在他身上倾注了许多情感和期望。表现了古代的神话英雄也是要带头劳动,身体力行的精神品质,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大禹带领民众与洪水搏斗的情景。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

        这幅汉画像石,见证了大禹治水的意义不只是战胜水灾,不只是把洪水疏导光就了结了,这个故事中还包含着一系列的整理疆土的传奇伟业。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追溯到的中国大地上大范围的、一体化的人文地理格局形成的起点,就是以“大禹治水”这件事为标志的。大禹治过水后,他所经行过的地方,被称作“禹迹”。在“禹迹”的范围内又划分为九个州,于是“九州”又成为文明之邦的代名词。

        此汉画像石采用了剔地平面阴线刻的雕刻技法,就是物象轮廓刻成后用阴线刻细部,阴线线条比较流畅,轮廓剔地比较深。以线作为造型的手段,人物肖像造型准确,线条流畅,人物的气质、风貌与神韵,写实性、立体感强。在面相上突出了大禹“虎鼻”的特征,双目刻画得炯炯有神,双袖捋卷,持锸站立,一派顶天立地、虎虎生威的英雄形象。传神写照,形成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描写,画面生动,极具感染力。

        几千年来,大禹在治理黄河水患的过程中,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如此敬业、公私分明、大义凛然的治水精神被后世传颂,流传至今。更是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精神,成为中华传统民族精神的瑰宝之一,代表着责任心与奉献精神。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40(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