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背后:论《清明上河图》的命运主题

        作者:黄杰2022-01-24 08:24:01 来源:美术报

        《清明上河图》全卷中心的大客船——君国的隐喻

        《清明上河图》场景恢弘而细节生动,其中卜算命运的场景,反复出现于全卷重要的位置,恰似这部伟大的交响曲的命运主题的回旋,在此氛围中,卷中心、卷尾又着重以隐喻的方式表现了对君国命运困境的关切及自己的解决之道,用事典奥持重,布置机巧邃密,堪称雅人深致,在现存宋人风俗画中指不多屈,在后世诸多同题之作中亦再无嗣响,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兹论如下,敬请方家指正。

        全卷有五个算命场景:1.街市入口处流动的算命者;2.修车铺对面的算命摊;3.递铺门旁的算命摊;4.孙羊店隔壁肉铺前的算命摊;5.卷尾“解”铺旁的算命摊。以上所言五处算命场景,均在全卷重要的显明处,显示了画家对于命运的高度关注,而卷中心及卷尾的描绘,则隐喻了画家对君国命运困境及其出路的特别关切。

        全卷中心,绘有一艘正要通过虹桥桥洞的大客船,应该是舵没有把好,本应径直经过桥下,但它竟然斜横着要冲到对岸了。此时船上河工们各尽其职奋力自救自不待言,桥上及桥下通道处的河工纷纷抛绳索救援,河上引导它的船也抛锚停下了,两岸边的船上也有河工在呼喊帮忙,桥上堤上还有大量的看客,场面不可谓不忙乱热闹,但却透出临危合力解决的勇毅。而熟悉中国文化的人,则不难领会其中的深意。如《荀子·王制》曰:“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又如西汉刘向《新序·杂事四》辑《孔子家语·五仪解》亦曰:“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可知矣。”因此,这个全卷中心主角位置的大客船,正是君王也即国家的象征,画家画此遇到大麻烦的大船,其关心君国困境,劝谏君王的用意,实昭昭可见。

        对应着全卷对于命运的反复卜问,特别是对应着卷中心遇到大麻烦大船,也就是画家所隐喻的遇到困难的君国,卷尾又以隐喻的方式,着力呈现了他的决断,也就是他的解决之道。

        首先,在卷尾,画家再次以隐喻的方式绘出了他所要劝谏的君王。卷尾有一个“赵太丞家”的医药铺,实际就是对于当时的大宋皇帝赵官家朝廷的比拟。因为如同鼎鼐烹调一样,攻邪治病也是自来对治国理政的一种常用譬喻,例如记载黄帝与岐伯讨论医理的《黄帝内经》即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国语·晋语八》则记:“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东汉王符《潜夫论》卷二亦曰:“上医医国,其次下医医疾。夫人治国,固治身之象。疾者身之病,乱者国之病也。身之病待医而愈,国之乱待贤而治。”而与《清明上河图》时代相若的名臣李纲,则专门写有《医国说》一文,开篇即称:“古人有言:上医医国,其次医疾。然则国可医乎?曰:可。若之何而医之?曰:天下虽大,一人之身是也。” 可见治国如治病,乃是一以贯之的观念。而卷尾的那个医药铺,画家偏偏就让它姓赵,所以,在当时的语境中,其比拟之意是不难意会的。

        其次,画家以隐喻方式着意呈现了两个卦象,既是全卷反复出现的算命场合的对应,也是卷中心君国象征的遇到麻烦的大客船的对应,联系到本处再次出现了君国象征的医药铺,画家这两卦所呈献的对象应该主要是宋皇帝赵官家。此两卦,第一个是井卦,表征是卷尾靠上位置“赵太丞家”医药铺傍边的水井;第二个是解卦,表征是卷尾靠下位置正对着水井的“解”字招牌。而反观卷尾,赵太丞医药铺傍侧水井所对的下首位置,正是“解”铺——办理科举相关事务的办事处,“解”铺傍还聚集着一群卜问前程的众举子,“解”铺左右不远处还有“久住王员外家”淹留的书生、骑马偕从潇洒的士人,街道上还有往来的士庶僧道,布置机巧邃密、自然鲜活,诚可谓立象尽意矣。因此,合井、解二卦之义,正是他对全卷上下疑困的最后决断,也是他向君王所呈献的解决之道,即要求皇帝赵官家刚中行健,改革政治,特别是改进科举制度,选贤任能,修德养民,亲贤臣远小人,以解国家之困。

        由于年代久远,记载失佚,有关《清明上河图》作者的生平创作,只有卷后燕山张著跋曰:“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本文所得,虽不敢必是,但尚能与之不致龃龉,倘大家以为有几分道理,则或可据以补充如下:其一,《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当不至于在徽宗朝前期,而很可能是在其后期。因为全卷虽然一派太平,却时时回响着命运的疑惑,卷中心大客船也有国步维艰之喻,卷尾所着力呈现的井、解二卦,虽为上卦,毕竟历程艰难,特别是解卦还有“负且乘,致寇至”之爻辞,意即小人上位,招致祸患。其二,《清明上河图》的作者,绝非一般画工,他首先应是一个精通易理、博学多才的学者,且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可惜命途淹蹇。其三,此图很可能是他的献呈之作,类似于神宗元丰六年太学生周邦彦(1056-1121)之献《汴都赋》,相比而言,《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思想意蕴乃更加老成持重。其四,他机敏智慧,器量弘深,洞烛物情,那个“久住”却淡定的书生,精神气质与他很是契应,很可能就是他的自画像吧。

        黄杰(浙江大学教授)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218(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