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然大气 古拙出新——谈罗公染的书画艺术

        作者:苑英科2022-02-28 07:54:14 来源:美术报

        前不久,罗公染先生给我寄来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他的新著《风景在心——罗公染庚子随笔水墨》,在这之前,还曾赠我一册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心逸无尘——罗公染书画》。这次一并找出,对比着阅读,虽在寒夜,犹如与友人游历青山绿水,林中沐风清谈,颇有些心旷神怡。

        两册书画作品,给人以强烈的审美体验,概括来讲,就是“浑然大气,古拙出新”。浑然大气,主要是指他的笔墨形态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两册作品,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秀美、奇美,大块儿的墨色犹如铺满天际的乌云,又如纵横天地的山风,远眺近观、全景微距,有着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观画,仿佛置身于夜晚的山巅,星斗璀璨,松涛嘶鸣,让人对大自然心生敬畏;有时又恍惚漫步于低缓的山峦,在欢快的雪花中体味生命的无穷。

        罗公染的作品是古拙的,也是出新的,既能赓续传统,又做到了“笔墨当随时代”。每一幅画作都显现着画家雄厚的传统功力,弥漫着强烈的现代气息,笔墨氤氲,时空交融。在对待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上,罗公染有着清醒的认知,他心中有定力,能够静下心来读书,静下心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他反对媚俗的、功利化的“革新”,主张以修养为根基、以承继为血脉,用情感去铸魂,书写新时代的中国画卷。长期浸淫于传统,从古人那里淘取精华,作品自然古拙;罗公染又是一个热爱生活、干预生活、以艺术奉献社会的时代歌者,作品渗透着画家艺术思想的深度和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如果说传统技法为画家内在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提供了载体,那么画家的思想境界和审美理想又为突破传统技法的藩篱,形成艺术个性提供了强大动力。

        著名作家孙犁曾经这样说过:“心地光明,便有灵感;入情入理,就成艺术。”这是他一生创作经验的总结,道出了艺术创作的真谛。罗公染的创作之路也是暗合这一艺术规律的。一位艺术家,只有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才会使作品成为艺术,才会使作品拥有长久的生命力。赤子之心是对祖国、人民和家乡热爱,更是对艺术规律的狂热追寻和坚守,实现自己真情实感的淋漓表达。唯有敬畏和忠诚艺术规律,才有可能抵御世俗的诱惑,把真情实感融入艺术创作,讴歌“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对艺术家而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在迷茫、焦虑、苦痛和历练中实现返璞归真。

        艺术家的个性对艺术创作有着巨大影响。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我们会格外重视艺术家自述文字中那些反复出现的材料,这些重复性材料可以称之为 “凸显性事件”,往往蕴含着一个人被压缩的“生命故事”,隐喻着一个人的“生命模式”。发现“凸显性事件”,也就找到了艺术家与作品之间的连接通道。对罗公染而言,他在不同文章中反复提到的“腰带山下16岁的少年”这一“事件”,应该具有心理分析的意义。在两册书画中,有公染撰写的“后记”,还有多篇文艺理论文章,在多篇文论中,谈到自己的艺术道路时,公染必定提到自己美丽的家乡和那个手持画笔的16岁叛逆少年。罗公染出生在河北唐山市丰润县,这里的腰带山是一处风景绝胜的“胜地”,此山为燕山余脉,海拔不到七百米,山峦俊秀,奇峰突起。美丽的腰带山启迪了他的审美心智,塑造了他的审美情结,但也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危机。16岁的少年,有些“违和”的拿起了画笔,他沉浸于自己艺术的梦幻,强烈的审美冲动犹如一道奔腾不息的河流,但却被这美丽的山川所阻遏,母亲目不识丁的无奈,父亲苦力谋生的祈盼,都成为这位少年的“碎梦之锤”。腰带山对于拿起画笔的16岁少年而言,仿佛开启了他特有的“生命模式”,这便是“唤醒”与“对抗”。如果说腰带山是对其艺术天赋的“唤醒”,那么艺术梦幻的牵引,只能让他在与命运的“对抗”中求生存。这种“对抗”,在人格上体现为“叛逆”,在艺术上体现为“放胆”,在生命中体现为“求索”。这几个核心要素,我们在罗公染的作品中都能深切感受到,在“对抗”中“放胆”挥墨,几乎可以成为他的自画像;越来越“随意”的笔墨,印证的是他不断“求索”的脚步。可以说,罗公染是在以16岁少年的“生命模式”续写着自己的“生命故事”,塑造着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在罗公染的两部作品中,还有相当数量的书法作品,书画虽然同源、但是“书画并进”也并非易事。罗公染的书法,传统功力深厚,但是没有令人生厌的程式化脸谱,也不存在自鸣得意的技巧卖弄,更找不到纯形式上的艺术操作。他的书法有着浓郁的书卷气,也有山野中狂奔少年的疏狂,于规矩法度中呈现一派天然,没有线条的精雕细琢和扭捏作态,但是往往有“惊艳”的结构呈现。在他的写意山水作品中,书与画浑然天成,有着相同的艺术格调,没有任何“扎眼”之处,这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

        在艺术起步阶段,对抗也好,放胆也好,继承也好,创新也好,大多依赖于天赋和直觉,如果只是依赖于此,没有更高层次的自我完善,艺术之花只能是昙花一现,艺术之路也只会是一条断头之路。罗公染的书画创作之所以能够走向远方,一路的山花烂漫,主要得益于他永不间断的学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精神生命力。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44(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