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之子李叔同

        作者:章用秀2022-04-29 07:24:08 来源:今晚报

        十六、为孙子起名“曾慈”

        李叔同有一位嫡孙,他是李叔同的长子(前有一子,早夭)李准的儿子,名李曾慈。这个名字是李叔同给起的。

        1930年旧历二月初五,天津河东(今属河北区)粮店后街“桐达李家”的大宅里,出生了一个男婴。这男婴的父亲是李准。李准和弟弟李端联名给已出家十二年的李叔同去信,禀报家中添丁、他老人家喜得长孙的事,并恳求赐名以增福寿。

        不久,他们接到李叔同的回信,是一卷用宣纸写的小横幅,上下高约一尺,左右横写了“曾慈”两字,各约二寸见方。接着,又顺向竖写几行墨笔小字,其中有“一曰心朴”“一曰遗德”八个字。最左边竖行署“沙门演音”,下钤竖文长方形的“弘一”朱印。这一小横幅后来被装裱成轴,被长期保存起来。

        关于李叔同为孙子起名的事,上世纪80年代李叔同之子李端回忆说:“我见到的第二封信,是我九嫂(其兄李准之妻)王氏第二胎生了一个男孩以后(第一胎生的是女孩),我们向先父报告家中添丁的事,并请这位出家当了和尚的老人给孙子起个名字,以为吉祥长命。以后得到先父的回信,给他的孙子赐名‘曾慈’,有纪念我祖母王氏的深意。李曾慈属马,现在也年近六十了。”

        李叔同亲笔为俗孙赐名“曾慈”,的确寓有纪念李叔同的生母王氏之深意。李叔同一直怀念自己的母亲,为俗孙起名“曾慈”就是让他不能忘记他的曾祖母,谆谆告诫自己的后代,务要“心朴”“遗德”。

        李曾慈在五岁之前住在粮店后街60号李氏大宅院里。在这段时间,李曾慈一家五口(父母、李曾慈、姐姐中慧、妹妹中敏)和他叔叔李端、郑氏夫妇两口,都住在前院,即原来“桐达钱铺”五间东房和五间大客厅的院子里。李曾慈一家住两明一暗的三间北房,李端、郑氏住两明一暗的三间南房。

        五岁离开故居后,李曾慈常随母亲乘人力车从南市到老宅收房租。在天津西开小学、中学上学时,因受学校美术老师王希增的影响,他对绘画、书法、篆刻都有较大兴趣,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虽然家境日窘,也肯为他请老师。课余时,他曾从一高姓老中医学书法,到一位郭姓文士家学绘画。父母为他请了张兆麟先生作为家庭教师,张先生教英文和《古文观止》《左传》等功课。

        1946年,李曾慈从天津工商学院附中高中毕业,之后开始教书,和大姐中慧一起,共同维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迁居北京后,曾到革命大学学习,抗美援朝时参加战勤工作,之后仍以教书和绘画为主。再后来,全家随他到京郊平谷县落户,生活日用多靠中敏一家接济帮助。

        当年,李叔同还有个侄孙,是李麟玉的儿子李炳。李叔同在杭州时,将他亲自书写的对联和穿过的一件旧僧袍等,让李麟玉带回天津。那件僧袍是给李炳的,可惜李炳不久便夭亡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261(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