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描绘与人文关怀:中国人物画写生创作艺术观

        作者:王秋丽2022-10-08 07:33:33 来源:美术报

        王秋丽 滇南风情 178×96cm 2019年

        张彥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也就是说,绘画承担着社会教化、维护伦理纲常之重任。而现实主义绘画是最能够体现这一系列职能的绘画种类。郎绍君曾表示,真正的近代现实主义艺术,需要以写实主义的观念为灵魂——“它必须是面向社会人生的,为人生的,必须是真实再现,而非写实性的粉饰与幻想的”。现实主义艺术在如今之所以发展迅速并被大多数民众广泛接受,其中的原因离不开其特殊的精神内涵和现实特征。现实主义形成与发展是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近些年,对于中国画的创作在艺术的“写生”之“生”的认知上尤其有体会和感悟。此生机的“生”,亦或是生命的“生”,均离不开艺术创作者从“技术”到“认知”的体悟和升华。艺术的创作追求“生动”和“神采”的规律。

        一、真实描绘

        我们所理解的现实主义绘画,是针对生活中具体人物形象以及真实发生的事件进行客观描绘。敢于直面衰老与粗糙,反映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是现实主义绘画的基本要求。因此,冷静、细微的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及人物原形,并对其进行提炼和梳理,以作为个人创作中重要的现实题材,这是当代现实主义画家必须具备的意识观念和基本能力。不同时期下,中国现实题材人物画所表现的典型性人物形象与事件都是不同的,从抗战时期下颠沛流离的难民,到新中国成立之初,辛苦劳作的工农大众,再到改革开放后,都市中生活的普罗大众。我们由此发现,随着世界的多元化发展,现实题材绘画中可以选择的典型人物与事件也逐渐增多,带给了当代画家更丰富的素材与思考。所以在我的笔下有了修船的老渔民、云南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在长廊下休闲的佤族妇女以及背竹笋的苗族老人等。通过对典型事件与人物的真实描绘,揭露社会现象,来引发人们的共鸣与思考。另外,通过对现实主义绘画的深度思考,引导人们正确对待人生、积极面对生活,这才是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涵。

        二、人文关怀

        人推动了时代的进步,同样时代也改变着人的命运。对人类命运的真实写照是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已经清楚的意识到,以人物为题材进行创作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都应具备再现人的迁徙活动、反映社会变革的目的。库尔贝说:“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未见过他。”这也正说明了,不刻意粉饰现状,不扭曲现实,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这才是现实主义绘画中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纵观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反映人的迁徙、时代境迁的作品是非常多的。努力抓住大众所关心的文化问题,并用大众易于理解的视觉叙述方式来进行表达,是当代水墨人物画进行艺术探索的一个基本立足点。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当代水墨人物画重新向主题和内容的回归,绝不是具象绘画的简单回溯,而是艺术家个人经历触及社会现实的结果。我想,我近期的人物素材的选择与精心描绘,也意味写生创作的笔墨已经超越纯粹的语言转型期,开始进入与当代文化对话的新阶段。

        鉴于写生创作的体验与实践,人物画的写生艺术创作更多的还是要强调主体的“真”和意境的“美”,这是不变的规律和艺术创作的追求。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62(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