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即 潘其:我们父亲的故事

        作者:潘即 潘其2022-12-18 08:53: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林荫道(水彩画) 57×76厘米 2009年 潘长臻


        父亲潘长臻于1955年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毕业,当时学校没有细分专业,绘画专业包括油画、水彩、版画等。父亲是1949年考上的美院,本应在1954年毕业。但他在读书期间得了肺结核,休学一年住在疗养院,因此1955年才得以毕业。1950年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央美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抽调师资力量建设的,是一个历史时代的见证。

        父亲和我说过一段差点改变他命运的经历。1951年抗美援朝时期,新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来美院征兵。父亲和李蒂先生成为学校的两名入选人员。当时学校欢送他们,那感觉就是要上前线了。但空军部队在那个时代政审要求特别严格,而父亲是做米行生意商人家庭出身,所以没有通过政审。他当时笑谈:“如果当时进了部队,可能就是另外一种人生了。”

        父亲毕业后就分在版画系,因此他早期创作过很多版画作品,他也是中国版画家协会的会员。在1982年到1983年,他调到工艺系教基础绘画,因此在1983年以后他基本就没有再创作过版画。

        父亲的版画作品,让我有印象的有两幅。一幅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嫁妆》,还有一幅是《黄山飞瀑》。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当时创作这两幅套色水印木刻版画时,我就在他身边,目睹了他从起稿到完成创作的整个过程。而我也在他指点下,学习创作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幅版画作品,那是在1982年左右。《黄山飞瀑》的那一套刻制完成的木版应该还在,只是不知道是否还能找到。

        父亲油画作品较少,印象中我只见过一幅,是在1955年创作的,作品名为《故乡》。题材取自一位老兵退伍回到家乡的场景。之所以能记得,是因为父亲曾经说过,这幅作品参加了当年的全国美展,而且好像《延边文艺》杂志以此为彩色封面刊出了这幅作品。在20世纪50年代,可以以彩色照片的形式刊出在杂志上的作品是不多的。所以这于当年的他而言的确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家中有一套我父亲自己做的照片放大机,核心设备就是买来的两块凹凸镜和一个镜头,其他零件都是他自己做的,可以拆分装在一个便于随身携带的手提箱大小的油画箱里。那时他外出采风,走到哪里拍到哪里,在乡间小旅馆就可以印照片。

        我见过他用最简单的设备印照片。那是在崇明岛的亲戚家里,只需要一个水缸、一块玻璃板、一盏白炽灯、两本书。但是因为没有镜头缩放,所以只能冲印120胶片的照片。

        父亲其实也是一位摄影师,他有很多的摄影作品,而这些作品的素材,主要来源于我们兄妹成长的点滴,还有那个时代生活中不同的人物,可惜这部分摄影作品我们都没重视过,在整理他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都忽略了。这些作品也是他创作的一种形式。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他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全手工制作,连显影剂和定影剂都由自己配制。

        父亲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把中国水彩画从一个习作的绘画作品的地位,提升到了全国美展独立画种的地位。晚年的他曾用略带遗憾的口吻和我说,岁月不饶人,如果能再年轻10岁,我有信心在中国美院成立一个水彩画专业。早年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水彩高研班,之后,又在时任院长许江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如果他真的还有10年时间的话,他的理想非常有可能实现。所以父亲一生最大的作品,不是某一张精彩的作品,而是为改变中国水彩画的历史地位而所作的努力。

        关于水彩画,我不得不提到我的母亲张秀珍。从20世纪80年代末第一次举办杭州水彩画大展开始,母亲是画会的秘书,整理、登记、统计等事务几乎都是她负责,至今我们能找到的当年画展的作者、作品的各种登记文件,皆是我母亲的笔迹。2005年是他们夫妻结婚40周年,父亲为母亲画了幅粉画肖像,再三修改直到2008年才终于完成,想来对于母亲的支持和付出是非常珍重的。

        每年过年父亲回上海,都有一个重要任务,即代表学校去颜文樑先生家拜年。每次他都是带着妹妹去。所以这段回忆也是我妹妹的回忆,她记得颜文樑先生住在上海淮海路的新康花园。每次去,颜先生一定会带他们参观他的收藏品——钟表。只是当时妹妹年纪还很小,回忆不起太多的信息。

        我整个初中的岁月都是在父亲身边度过的。因为我读书偏科很厉害,数学几乎没怎么及格过。所以初中开始,就去杭州父亲那里读书。正是这3年的初中阶段,父亲帮我打好一生中最重要的基础。其实回想起来,父亲从未过多地关心过我的学习成绩,每次期末考试,如果仅仅是数学不及格,他会认为今年不错,数学不及格对我来说似乎是个理所当然的事情。

        他更关心的是我的身体素质。整个初中阶段,我都是冬天5点半、夏天5点准点起床,然后到西湖边跑步,除非下雨,否则无论冬夏都必须跑。周日等节假日也只允许睡到早上7点。至于我晨读到底读了什么他并不关心。下午放学后,就在学校操场上踢球,和美院的一群子弟游戏等。当年那些玩伴现在几乎都是艺术界的大咖。

        长大后我问过父亲,为什么他没在意过我成绩到底如何。他说:“我只关心你三件事情,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股坚强的意志。”除此之外,其他的在他看来并不重要。即使学习不好,只要拥有这三件宝贝,我一定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父亲真的教会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

        用这段少年时的生活回忆作为总结,其实我想说的是,我和成为大学艺术教师的妹妹才是父亲最大的成就。

        本文是由我和妹妹共同回忆所成,为方便叙述所以基本采用了第一人称。

        (潘长臻为已故著名水彩画家,本文系潘长臻之子潘即、女儿潘其共同撰写的回忆文章)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79(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