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千“炁象”中寻找艺术的通路——马路500余件作品亮相云上美术馆

        作者:李亦奕2023-03-05 08:11:40 来源:文旅中国

        展厅现场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一片深蓝,铺天席地,扑面而来,充塞着整个画面。蓝色的深腹,埋着无尽的沙砾,地平线遥在天边。一抹玄白在极深处炸开,似云似雾般延绵,这便是艺术家马路的作品《炁象》。

        究竟何为“炁象”?在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看来,马路的“炁象”实是由“炁”而“象”的结果,联通了艺术的契机与精神的归宿、创造的能量与作品的形态,将“象”的意义提升到精神的形象化层面。正是因为“炁”以贯之,使得马路的作品打通了表现与抽象的界限,成为超越“类型”的表象语言,它们难以被已有的抽象艺术流派所归纳,却又真实而精微地传达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信息和自然万物的气息。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杨飞云认为,马路在长时间多角度的绘画实践中,对“炁象”的切实体悟,是油画中国化的又一内在深入的案例。

        近日,“从表象到炁象——马路45年艺术发现之路”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云上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不是传统意义上马路从艺45年(1978-2023)的回顾展,而是梳理、追溯、论证马路的“炁象艺术”,这一与西方“抽象艺术”和中国“意象术”区分开来的新的艺术观念及作品面貌形成的必然发展之路的研究展。展览展出各时期重要作品500余幅,包括油画、水墨、丙烯、水彩、素描、综合材料绘画等,按照时间顺序和马路艺术创作实践的变化分为四个部分:一、从何而来(1978-1984):国内求学与国外留学探索期;二、具象还是心象(1985-2004):表现主义探索期;三、超越心象还是超越现实(2005-2009):超现实主义探索期;四、从抽象到炁象(2010-2022):抽象艺术与炁象艺术探索期。展览全面地展现了马路在近半个世纪里的创作思想和作品面貌如何走出了一条从表象到炁象的艺术发现之路。

        马路自幼生长在艺术世家。父母均为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53届毕业生,父亲马常利是中国著名油画家、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创始人之一。他从小近水楼台、耳闻目染。马路又是1978级中央美术学院在改革开放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系统地接受了中国最好的艺术教育,在高规格的文化环境中一路成长,造就了他始终能够超前探索的艺术观。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马路先行获得了赴德留学的机会,正是表现主义绘画德国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以坚实的写实绘画的基础,顺畅转型,全然进入了地道的表现主义绘画的研习。“我对德国艺术最初的认知,仅限于鲁迅先生早期介绍的德国木刻。但真正到了德国之后,写实的、抽象的、装置的、电子互动的……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艺术形式一下子打开了我的视野。德国艺术的色彩、造型,以及与时代、历史、民族性的关系等,也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当时,我发现唯一一个与中国文化相通的是新表现主义,它很像中国的写意画,但又不是。新表现主义特别重要的观点是以个人来书写整个民族的神话和历史,这就让我联想到中国画的笔墨。”在马路看来,艺术学习和艺术创作最重要的是在于发现,正如中国书法所追求的古意也是古人的发现一样,今人也应该在自然中发现新的现象和形式,而不是一味地照搬模仿。德国的学习之行,也为马路之后的艺术探索埋下了求变的种子。

        1984年回国后,马路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在当时极为活跃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马路艺术探索的锋芒初见犀利,在造型个性和表现语言上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认识,也在题材、媒介、技巧上拓宽了路径。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对绘画的坚守成为当代艺术家所面临的普遍难题。马路思想上的敏锐使他转向探索艺术图像的纯粹精神价值,从表现性语言领域向抽象性语言世界迈进,也通过吸收中国艺术的“写意”传统,逐渐模糊甚至消解了具像的痕迹,回到绘画本身,并将感受性与意象性形式化,构成了宽阔、深邃而充满生命力的艺术表达。

        在马路自己看来,现实主义是以眼见的共同的视觉真实为标准;加上个人的见解和态度成为表现主义,再加上个人的想象成为新表现主义;再加上大众的共同想象等于超现实主义。把这些融合起来,即成“炁象”。这是层层叠加的结果,其过程并不截然,时常反复跳越。“绘画艺术的质量不在于表现形态涉猎的宽度、表现视角变化的力度,而在于涉足的深度、表达精神境界的高度。马路在绘画的抽象形态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范畴,也表达了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近些年,他将西方抽象绘画与东方意象的气息相融合,创作的“炁象”绘画,自由地释放了自己的绘画才情,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艺术形态。”杨飞云说。

        那么“炁象”的概念在马路艺术中的核心特征是什么?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红梅介绍,在绘画技法方面,马路用明暗、空间、色彩、质感、光、肌理等这些西方古典艺术的再现技法,同时,吸取了中国水墨画的营养,一改油画笔触强直堆积的厚涂法,多是利用丙烯与综合材料,用颜料本身在自然物理化学作用下的流淌、堆叠、斑驳、互溶、渗透等变化,再现了一种自然和人工共同创作出来的奇观。“作品的创作主体包括了艺术家本人的主体意识和作为纯粹自然力起作用的重力本身,这种创作主体的双重性,使马路的“炁象”作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时空结构。这种保有时间质的连续性和流动性的时空结构与中国古典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相一致。所以,马路的炁象作品本质上是在西方绘画的逻辑上演进,在后现代艺术的尽头,奋力一跃,进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宇宙天地。他的这一跃,在延伸了西方绘画逻辑的同时,也扩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关表达的边界。而这恰恰是炁象作品历史意义的一个重要方面。”红梅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2023年开年首展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重要的学术品牌展“中国现代艺术大家”展的“一个人的艺术史”系列(“一个人的艺术史”系列包括“先生们的历史研究”展以及“新青年的发展之路”展)中的“先生们的历史研究”展的启动展,也是中国油画院云上美术馆的首次对外正式亮相。此次展览的展示空间与以往展示空间完全不同。云上美术馆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哥特式风格建筑,宛如一座修道院和教堂,强烈的精神性在空间内弥生。涵盖马路不同创作阶段的绘画与这个空间完美统一,将人从有限引入无限。“展览特别强调了空间意识,不再仅仅关注作品画面,而是把作品放在空间里去观看。画面和建筑是相互结合的关系,如此会产生一种大的气象。”马路希望以这种展示方式来改变传统观看方式,让人们还能够看到画面以外的内容。

        开幕当日,展览同名主题学术研讨会举行,来自美术界、评论界的知名艺术家、学者就马路的艺术创作进行了深入研讨。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4月15日。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82(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