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兼济 推陈出新——浅析艺如乐图“二十四节气”篆刻

        作者:兴安2023-04-27 08:09:11 来源:中国艺术报

          (1/2)艺如乐图“二十四节气”篆刻作品:谷雨

          (2/2)艺如乐图“二十四节气”篆刻作品:立夏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内蒙古书法篆刻家艺如乐图兼通蒙古文书法与汉文书法,尤其擅长隶书和汉简,在蒙古文书法吸取与融合汉字隶书和简书方面,都做了有成效的探索。2022年,艺如乐图推出“二十四节气”组印,让大家眼前一亮。印章和篆刻的发展,是由于文人的参与甚至主导,才逐步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这与中国书法的发展类似,即由实用性向审美意义的转换,这也促进了篆刻艺术的繁荣。而“组印”则可能是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个极致。谈到组印发展,文学的作用功不可没,它为篆刻家提供了太多的主题、内容和素材。比如唐代诗论家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宋朝诗人苏东坡的“赏心十六乐事”,明代画家陈洪绶的“隐居十六观”,还有“西湖十景”“古人九雅”等等,其中“隐居十六观”最为篆刻家所钟情,“访庄、酿桃、浇书、醒石、喷墨、味象、漱句、杖菊、浣砚、寒沽、问月、谱泉、囊幽、孤往、缥香、品梵”,表达了古代文人或隐士的16种生存状态。

          艺如乐图选择二十四节气作为自己的组印主题创作,肯定有自己的想法。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与传统的农历十二个月相对应,用于决定和指导先人几千年来的春种、夏耪、秋收、冬藏的农时。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二十四节气依然是我们辨别季节、气候和时间的重要依据和准则——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些富有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并饱含诗意的中国汉字,依然让我们与自然与土地保持着无法割舍的关系。而随着千百年来各民族的融合,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日常生活中共同的时间观念和文明传统。艺如乐图深深地明白节气和时运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其次,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他不想沉湎于个人化的艺术趣味,摒弃传统文人中的某些“独善”和“出世”的消极思想,更多地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情感,寻找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艺术符号,这也充分体现了作为新时代艺术家他对“人民性”的理解和诠释。

          关于这组印章的艺术构成和特点,我实在不敢多言,因为我对印章的研究甚少。大体观看这二十四枚印面,以方形为主,辅以圆形,可谓“方圆兼济”。“方”和“圆”既是中国古人的宇宙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概念,同时也是中国哲学与艺术的最高追求,它包含了丰富性、相对性和多样性。一般认为,方具有静态的、部分的、规则化的含义;圆则有动态的、整体的、圆满的、和谐的意寓。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所倡导的“方圆之互异”,即两者的对立与统一,大致也是这个意思。在篆刻的取法上,艺如乐图博采历代印风,追摹高古品格,其中多以春秋战国以前的古玺为楷模,并推陈出新。比如白文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还有“惊蛰”“芒种”“白露”“大雪”,朱文中的“大寒”“霜降”等,都属于这种风格。同时,还有秦玺和汉印穿插其间,比如“夏至”“大暑”“谷雨”等等。另外,在二十四枚印章中,还有几枚不规则的印面,比如“处暑”“大雪”“秋分”等,斑驳质朴,形态别具,显然,这源于古代“封泥”的灵感启发,即汉代前后用印章盖在简牍、包裹或库房门户等封口处的小泥块上的印章痕迹。这种风格之间的交错融汇,阴阳之间的转换对照,无疑增添了印面的丰富性和历史积淀,给人以贯通古今的时间感与空间感。

          艺如乐图这组“二十四节气”在众多同一题材的组印中脱颖而出,引发国内篆刻界的关注,令人欣喜。他曾说,艺术家首先是思想家,其次是设计师,最后得是个工匠。我们不缺思想和设计师,我们缺少的是工匠精神。这恐怕才是我们最根本的东西,也是中国传统艺术延续至今、生生不息的保证。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201(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