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非遗:多姿多彩 风情浓郁

        作者:三木2023-05-12 07:53:32 来源:中国艺术报

          (1/5)遵义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谢国蕾(右二)等观摩李逸泠剪纸

          (2/5)新版国潮:熊猫系列(桐梓泥哨) 姚德波

          (3/5)虎虎生威(布艺玩偶) 高桂芳

          (4/5)苗族姑娘(剪纸团花) 李逸泠

          (5/5) 多肉植物(面塑) 黄陆英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遵义非遗:多姿多彩 风情浓郁

          ——从2023贵州非遗季“璀璨乌江寨·非遗嘉年华”看遵义非遗项目传承发展


          “非遗体验”“非遗跨界”“非遗研讨”“非遗美食”……4月24日至28日,由贵州省遵义市人民政府、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3贵州非遗季“璀璨乌江寨·非遗嘉年华”活动在遵义市乌江寨举办,百余名非遗传承人汇聚一堂,现场展示60多个非遗项目,丰富多彩的手工技艺、非遗表演等,游客在这里可以收获全天候、不重样的沉浸式体验。

          在如江南般氤氲的乌江寨里,桐梓泥哨传承人姚德波用自制的埙吹奏着古曲,引得游客纷纷驻足。能发出声音的泥巴,让游客充满好奇。为了更好地宣传桐梓泥哨,姚德波在现场还设置了体验馆,游客在这里可以自己动手体验制作泥哨。姚德波说,曾给无数孩子带去欢乐的泥哨,如今由于市场需求萎缩,加之制作过程繁琐,其制作技艺一度面临失传。2018年,一直在外地从事陶瓷相关工作的姚德波回到家乡桐梓,在一次非遗展会上认识了桐梓泥哨传承人姬建强,引发了他的兴趣。2019年4月,姚德波开始跟随姬建强学习,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系统掌握了桐梓泥哨的制作技艺。后来,姚德波不断研究、创新制作手法,如今姚德波制作的泥哨不但烧制效果更好、不易损坏、经久耐用,还根据群众喜好创作出冰箱贴、汽车挂件等文创产品,以及更有韵律的多孔多音泥哨,让桐梓泥哨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同在乌江寨进行展示的还有贵州省民协剪纸艺术研究会理事、遵义市民协副主席李逸泠。活灵活现的金鱼、穿着民族服装的贵州姑娘……一张纸、一把剪刀,不画草图,手随心动,随手即剪,李逸泠剪出来的作品抽象灵动,层次丰富细腻。李逸泠青年时就学习了剪纸技术,但之前只是在进行一些简单重复的剪纸,近年来,他开始进行创新探索,“仍用纸和剪刀,但是想通过改变剪纸手法,创作出更有视觉冲击力、艺术感染力的作品”。除了自己剪纸,李逸泠还创建了贵州民族民间剪纸艺术馆,馆内收集了刘仲元、王少丰、许瑞芬、陈文洪等20余名国内知名剪纸艺术家的120余幅作品。对于创建剪纸艺术馆,李逸泠有三个方面的考虑:“搭建剪纸人交流学习的实体平台,增进剪纸人在剪纸创作分享、剪纸技法交流、剪纸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相互学习与交流;通过免费开放,让群众更多了解具有贵州民族特色的剪纸艺术和文化符号;通过开展非遗剪纸技艺公益培训吸引更多爱好者,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贵州优秀的民族文化。”

          在乌江寨沿街而行,多彩的刺绣民族服饰、充满神秘色彩的傩面具……每一项非遗都让人感到魅力无穷,但是遵义的非遗精彩不止于乌江寨,在遵义的角角落落都散落着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

          在遵义市汇川区,有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创办了遵义市汇川区巧手工程乌江恬苑培训班,只为传承经典的民间手工艺——她是高桂芳。走进高桂芳的培训班,上百幅剪纸、布贴、编织挂件等琳琅满目,其中,布贴作品构图巧妙、配色生动,夺人眼球。这位耄耋之年的民间手工艺人,从小受家庭熏染,10岁起开始学习手工艺,心灵手巧的她迅速学会了多项技艺。她年轻时并没有从事相关工作,但在业余时间时常进行创作,所以在退休后,有两所老年大学先后聘请她任教手工艺课程,持续任教近30年。从2016年开始,高桂芳开始自己办培训班,义务培训了几千人。高桂芳说:“我不收钱,我办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把这些手工艺传给更多人,我想传承下去。”

          经过捏、塑、搓、掀、刮、揉、刻、点、切、组装等诸多工艺后,一个个面团在播州面塑师傅黄陆英手里可以变成英雄人物、卡通人偶、生肖动物、多肉植物等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黄陆英的面塑手艺源自家传,她的祖父曾开包子铺,生意间隙她尝试用面团捏成各种人物、生肖等以更好地招揽生意。黄陆英自小便对面塑手艺极感兴趣,便从家人那里学习了这门手艺。如今,黄陆英对传统手艺进行创新,经过长期摸索调试后,现在她制作的面塑成品隔绝空气后不开裂、不变形、不褪色,便于保存,深受群众喜欢,这些年经常有人找黄陆英定制面塑作品。黄陆英的儿子康鹏非也在她的影响下从小开始学习面塑艺术,11岁时便凭借面塑作品获得全国性大奖。在黄陆英看来:“面塑艺术扎根于民间,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浓郁的地方韵味吸引着众多目光,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传统技法如何开拓创新,它始终会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遵义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各民族的非遗项目更是多姿多彩。在遵义市文联和遵义市民协的积极引导下,现在遵义市民协会员众多,还有国家级和省级会员,高级、中级等各级工艺美术师等。针对非遗项目的发展现状,多年来,遵义市文联和遵义市民协鼓励广大会员积极参加省内外比赛,支持重点作者参加省级以上重大赛事;通过评选认定“遵义民间工艺大师”等荣誉,调动会员创作积极性;通过举办各大主题展演,促进会员创作创新能力;通过持续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传承发展民间文艺。接下来,遵义市民协还将通过统筹策划实施一些项目,为各类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打造可持续健康发展平台,让非遗项目更好地传承下去。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233(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