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普陀山:加强摩崖石刻保护利用 打造文化新名片

        作者:徐继宏 赵正豪2023-08-25 09:09:2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南天门摩崖石刻  普陀山朱家尖管委会供图

        浙江舟山普陀山以悠久的佛教文化和奇石胜景驰名于世。走进普陀山,山上的每一个景点、每一处历史遗迹几乎都有摩崖石刻,如明代抗倭将领侯继高所书“磐陀石”,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入三摩地”以及清代康熙皇帝所书“潮音洞”等。这些珍贵的摩崖石刻,与普陀山的名刹、古木,共同构成了普陀山的文化内涵和自然景观。

        为进一步做好摩崖石刻保护利用工作,近日,舟山市普陀山朱家尖管理委员会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调查挖掘和资源普查。“普陀山摩崖石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文化价值。我们要揭示和阐释每一处摩崖石刻的价值和意义,讲好摩崖石刻故事,让这些摩崖石刻为更多的人熟知。”舟山市普陀山朱家尖管委会旅游和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铭记历史沧桑、守护岁月留痕。普陀山摩崖石刻众多,分布集中。普陀山朱家尖管委会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从文物保护利用出发,摸清家底、建立档案、探寻文物价值,为讲好摩崖石刻故事提供准确的考证。早在2008年,当地文物部门就开始着手普陀山摩崖石刻普查。据记载,普陀山有150多处摩崖石刻,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前后连绵900余年。为了完整掌握普陀山摩崖石刻数量、年代及保存情况,相关部门分批次、分区域对全山石刻进行了细致调查和走访,目前新发现(未见于山志)的石刻就有12处,其中以明代石刻为主。这些新石刻的发现既弥补了史志资料的不足,也为今后开展文化旅游、拓展景区新名片、实现文旅融合提供了充足的文物资源。

        普陀山风光旖旎,奇岩异石遍布全岛,自古以来就有文人墨客纪游题刻的习惯。普陀山摩崖石刻,既是书法艺术、雕凿艺术、文化艺术的高度浓缩,又是十分珍贵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极具文献史料价值。普陀山摩崖石刻现存西天门摩崖石刻、达摩峰摩崖石刻、潮音洞摩崖石刻、普陀山短姑码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保单位抗倭摩崖题记、碧峰洞摩崖石刻、圣母岩摩崖石刻、渡海纪事碑4处。由于地处海岛,这些摩崖石刻都是处于露天环境,不可避免地受到海风、雨水、苔藓等外力的侵蚀,部分摩崖石刻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保存、延续和传承这些珍贵摩崖石刻,两年前,相关部门已经陆续开展了摩崖石刻拓片和电子扫描工作,目前已完成154款摩崖石刻拓片和70多款珍贵摩崖石刻的扫描入库工作。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普陀山摩崖石刻,普陀山书画院还举办了普陀山摩崖石刻拓片展,这些摩崖石刻已逐渐为外界所知。如今,为观赏摩崖石刻艺术慕名而来普陀山的游客越来越多,很多摩崖石刻景点还成为“网红”打卡地。

        明清两代,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屡遭倭寇侵扰。普陀山潮音洞澹澹亭下礁石上的“明嘉靖癸丑季秋,副使李文进,参将俞大猷、都司刘思至督兵灭倭于此”石刻,是普陀山摩崖题刻中唯一记录抗倭事件的记事石刻,告诉人们这里不仅是一座文化名山,同时也是祖国的海防前哨,有着抗击倭寇侵略的光荣历史。

        “面对文旅融合新风潮,我们应积极宣传好、利用好摩崖石刻,为文旅融合增添新力量。”普陀山朱家尖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将通过“讲好普陀山文物故事”系列微信公众号推文,讲好众多摩崖石刻背后的历史故事;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日、非遗进校园等时机,推出摩崖石刻拓片体验活动,让游客和在校学生在了解普陀山摩崖石刻的同时,也学习体验传统拓片技艺。值得一提的是,新近推出的普陀山精品摩崖石刻游览线路和为喜欢历史、书法和古迹的游客提供的专属定制线路,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欢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摩崖石刻将成为普陀山文化旅游经济的新名片,吸引更多的人走进舟山、走进普陀山。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34(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