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边界,让博物馆“流动”起来

        作者:刘源隆2023-09-19 08:53:55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近年来,为加深公众对博物馆及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全国各地博物馆转变思路,不断打破地理上的阻碍,努力让文博资源流动起来。博物馆利用自身文博资源,开设了众多巡展、移动博物馆等项目,从原本只面向所在地到面向全国,博物馆的服务范围得到巨大扩展。

        如今,巡展已成为大型博物馆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拓展社教服务的重要手段。9月8日,由广东省博物馆、香港艺术馆、澳门博物馆合力推出的“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展览在香港艺术馆正式展出。该展览以“讲好湾区故事,共建人文湾区”为策展理念,以外销丝绸为叙事载体,讲述粤港澳大湾区的文脉故事。

        该展览是粤港澳三地围绕展览主题共同整合资源、组织展品,联袂策划推出的首个大湾区主题展览。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海明表示,广东省博物馆将以此次“三城记”香港巡展为契机,深入挖掘、整合、活化大湾区文化资源,推动三地历史文化成果共建共享,切实为推进人文湾区建设贡献博物馆力量。

        与此同时,曾入选“2021年度北京市博物馆优秀展览”的国家典籍博物馆精品展览之一“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巡展来到宁波,在中国港口博物馆正式开幕。据了解,该展览已在全国多个省区市进行线上、线下巡展,为全国观众传递了《永乐大典》的知识体系、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

        9月1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江天万里——长江文化展”踏上巡展第一站,130余件(套)各类材质的长江文化代表性物证正式亮相宜宾市博物院。该展览以“横穿万古岁月流”“文明传承绵延长”“千年文脉润古今”“黄金水道通九州”“长江首城醉宜宾”5个单元全面展示长江的历史之久、人文之盛、生态之美,赓续中华民族历史文脉,坚定全民族文化自信。

        “巡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动走向社会、服务观众的创新性举措。”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同各地博物馆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共同创新,中国国家博物馆积极策划推动展览和馆藏文物流动,使更多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

        “研究表明,博物馆的文化体验与人们的幸福感和身心健康之间存在联系。”上海大学教授、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说:“特别是当博物馆成为社区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服务惠及大多数人时,这种联系尤为明显。”

        “流动博物馆,其实就是博物馆到非博物馆业态的领域和地理区域,去开展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抓手,也是密切博物馆与社会、社区关系的一项基础业务。” 中国博物馆协会流动博物馆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钟玲介绍,与传统的博物馆观展模式不同,流动博物馆突破了固定空间和实地建筑物的模式,让那些受地域、资源限制的人同样能够享受知识、文化带来的乐趣。

        8月16日,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凝固的诗歌——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展”走进广东交通集团新博高速龙门服务区。这是流动博物馆首次走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让过往旅客可以近距离感受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希望可以更好地拉近博物馆与社会大众的距离,让司乘朋友在旅途中也能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广东省博物馆党委专职副书记吴武林表示,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最早设立的以巡展和送展下基层为主要业务模式的文博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发展至今,每年提供的展览清单超50个,展出场次年均近300场,年惠及观众超250万人次。

        四川博物院于2009年建立了国内首个“大篷车”流动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公共服务部副主任王瑞昌介绍,“大篷车”每年行程几万公里,为人民群众送去文化大餐。截至目前,该“大篷车”已覆盖四川省47个市、州、县,惠及150余万名观众;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流动博物馆”公益服务项目启动于2012年,至今已举办展览超百场,开展历史文化讲座130余期,行程超过9000公里,受众超过6万人。陕西历史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廉钰说:“我们希望打破博物馆的边界,将博物馆的文化带入群众生活中。”

        当下,全国的流动博物馆事业正在蓬勃发展。钟玲希望更多博物馆加入“流动博物馆”服务行列,“共同努力提升服务效能,实现各种要素的充分流动,也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347(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