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非“易考” 文化很重要

        作者:关戈2023-12-15 08:12:01 来源:中国艺术报

          11月下旬开始,上海、安徽、吉林、江西、北京等多地的2024年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陆续拉开帷幕。根据2021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要求, 2024年起,全面实施音乐、舞蹈、表(导)演、播音与主持、美术与设计、书法等6个艺术类专业省级统一专业考试。随着艺考新一轮政策的落地实施,有关艺术人才培养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

          热议的话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校考范围和规模被大幅压缩,在“统一大纲、统一题库、统一标准”的统考覆盖范围内,有人直呼“艺考高考化”,艺考不再“易考”。二是无论实行统考还是校考进行招生的院校,都提升了高考文化成绩的要求,反映出专业与文化并重的鲜明导向。比如,明确规定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甚至鼓励校方根据专业培养要求,进一步提高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这两个话题涉及到的内容都很重要,一个事关公平,一个事关人才培养规范的科学化水平,同时相互间又有一定的联系。让人感兴趣的是,这两个话题说明了什么?

          在每年都犹如千军万马的艺考大潮中,考生众多而关注“好考不好考”是很自然的事情。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艺考不知不觉给人带来一种印象,即它是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才去考的,是上大学的“捷径”和“敲门砖”,因为它的文化课成绩要求低。这种惯性隐约浮现出一些人的急功近利心态。在他们眼里,艺术可能只是工具,只是可以走红博取名利的快捷通道,至于艺术是什么和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涵养和修为,那都不重要。

          此次艺考改革的落地实施,首先当然是更好地推进实现教育公平,而对于艺术学科建设和艺术人才培养来说,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对忽视文化、急功近利的心态与认识的有效纠偏和积极匡正。互联网时代给各行各业人才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走红”机会,但不可否认,也衍生了不少负面的“走红”套路,以致让一些人不断地产生错觉,似乎艺术不过如此,文化也无关紧要。可是,一些影视作品里不懂表演的“僵尸脸”,一些场合里不识字的“绝望的文盲”,屡有曝光的缺乏精神追求的失德失范者,这些现象一再告诉我们,艺术是有门槛的,是需要文化来涵养和精进的;艺术走到最后,拼的就是文化。对艺术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文化要求,是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其中讲到于是之先生为饰演毛泽东等人物而读书而练书法等轶事,文章说:“我常常觉得,北京人艺老一辈演员身上,有一种后来人所缺少的东西,不是表演的能力、经验或技巧,而是气质上、骨子里的书卷气。”对此我深以为然。其实,艺考改革提升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能够持久地、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吗?不能,因为读没读书、有没有文化,只能是天知地知自己心知,别人是不知道的。与其说它是一种“解决方案”,毋宁说是一种提醒和倡导,卡的是急功近利者,护的是持之以恒者。文化不等于学历,而是内化于胸的知识涵养和趣味品格;文化也未必就意味着艺术本身,但在走向艺术理想的远方,在攀登艺术高峰的路途上,文化可以成为路上可靠的补给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艺考非“易考”,更要文化的修持。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43(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