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山之石”:一次富有“言外之意”的艺术实验

        作者:李亦奕2023-12-28 07:33:27 来源:文旅中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她山之石”,则可以生发出富有“言外之意”的艺术实验。12月25日,一场名为“她山之石”的展览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拉开帷幕。

        由刘芳菲、寇勤任出品人,王玥、胡丹洁任总策划的本次展览,汇集了50余位活跃在艺术界的女性艺术家创作的百余件绘画、雕塑、装置、摄影、数字影像等不同媒介作品,共同营造出一场趣意盎然而且富有“言外之意”的艺术实验。


        “她”维度:营造可被感知的舞台

        “展览主题‘她山之石’,引自《诗经·小雅·鹤鸣》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她’代‘他’,既表明了展览中的女性创作者身份,又产生了语意和指向的转换”,在展览总策划胡丹洁看来,它为展览关注未来、超越性别议题、探讨融媒体时代视觉艺术与文学的多元互动关系的立意提供了语境。展览的四位策展人程小牧、张宇凌、赵欣昕、胡丹洁进而重新审视与梳理相关主题,找寻连结历史、当下与未来的四种可能。

        “从走出家庭、寻求平权到重建主体,今天的女性是否会重新发现她本身所象征的‘家’的意义?”策展人程小牧构建的“她者家园”单元中,任莉莉的系列作品以通感联觉的方式模糊了主体与自然、感知与推理的边界,将“海洋”和“母体”的意象融为一体,如同这两个词语在法语中完全相同的读音。刘雨佳视频作品《三江源头故事集》中的女巫医掌握着从泛灵时代隐秘传承的草药与治愈的奥秘,这些幽暗的知识避开科学理性普照一切的强光而幸存下来,象征着人类精神的另一面。在“她者家园”中,观众会发现一种女性目光之下具体而微的创造,探寻成长与记忆、身体与劳作的隐秘秩序,想象一种超越区分与等级的共同生活。

        在“眼中的她”单元中,策展人张宇凌邀请了6位女性艺术家,通过她们“眼中的她”,重启一条关乎“积极凝视”的路线:刘书言用硅胶、石膏、铜丝、定格动画与音频……请你体验最表浅最深刻,阻挡目光和引诱目光的的都是皮肤;在8分33秒的视频《WHO》里,陈昭辰撕下自己“面子”上的自己,与观者相互“凝视”的究竟是“Who”?七幺则在基础瑜伽和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对舞中,看到了另一种萨满;刘麟瑶探查每个当代人都需要的身心‘疗愈”,激发了怎样的视觉景观……在张宇凌看来,“积极凝视,就是试着解放‘凝视’这个人类美学和精神活动的基本动作”,让任何性别身份的人都有通过凝视交流能量的可能。因而,她和艺术家们向公众提出所有人都可以探寻的问题:“当你将凝神观察的对象定义为一个‘她’的时候,你究竟看到了什么?你究竟如何表达?”

        “虚线的火焰”这个词让人联想到隐秘情绪的起伏、不充分的燃烧、能量的干扰以及精神世界里有所保留的温度……在这个单元中,郭盈光的装置《你说你喜欢白的》由数量庞大的白色肥皂组成巨大的洛可可风格吊灯;范婧以《团体运动》等油画作品,恣意表达着她与世界之间的“相互投射”……“艺术家们或多或少地将文学作为观念来源、共情参照或表达方式,她们以个体经验为入口,探索着时间、情感关系、社会文化等等在身体与精神上的烙印。”该单元策展人赵欣昕与艺术家们想要捕捉的“正是艺术家们在显现与隐藏之间切换的自我轮廓,她们内在世界的外显和对外部世界的接收与内化”。

        “生生—异—世—界”这个看似被打乱的汉语词字“组合”,在单元策展人胡丹洁那里却恰恰打开了“连通高维的生命通道”。科技的“进步”看似一场虚幻,并未给人类带来究竟的解决方案,艺术家透过“总的透视”,构建出超越二元逻辑的新叙事,她们思考的话题关于生命、宇宙、时空,暗含了宇宙生命相互关联、实为一体的观念,并通过策展的“异”相,将异端重新阐释为知识的再生。

        在这个汇集艺术家与艺术作品最多的展览单元中,首先由一幅17米长的大型LED屏幕展开了一个由33位数字艺术家作品组成的生生不息的创造之境。陈哲的《星骨仪》系列受启于古人的观象方法,融合了人的颅缝构造与古今中外的天文仪器,借由人的身体与理性两种度量衡实现了我们对宇宙的观看。公益组织柴山税的互动体验空间《休止间》由4个章节组成,此次展览展出了第一章节“日月轮”。围绕日常生活节律中熟悉到容易被忽略的日月轮转,通过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引导观众发觉时空观念轮转的力量。“生生—异—世—界”单元试图营造一个全新的现实、一个窥视未知的窗口、一座跨越边界的桥梁……在胡丹洁看来,“她山之石”因而能够挑战、颠覆诸如“自我/他者、理性/感性、男性/女性、意识/身体、图像/文字、生物/机器、实体/虚拟”等二元论所划分的边界,为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打开当代艺术的藩篱。

        在四位策展人与众多艺术家的碰撞之中,百余件艺术作品在打破次元维度的基础上,将人、空间和物体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可被感知的舞台——“她山之石”,其激起的涟漪,就如同展览标题中的言外之意,拥有缓慢而坚定的力量,波及之处,所有人都是观察者,亦是参与者,透过展览和活动的发生,去重新认识问题本身。


        “她”视角:生成新的话语和力量

        据了解,“她山之石”大型群展,起源于油画家闫平与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展览总策划王玥的一次对话。在对话中,闫平与王玥都发现,很多有才华、在校期间表现极佳的女学生后来没能继续做艺术;而艺术家作为创作者,需要的是更广阔的视野和相对松弛的自我空间,这些在面临家庭和现实问题时比较容易被挤压。展览因此应运而生——“我们想要为中国的女性艺术家群体提供更多被研究和展示的机会”,王玥介绍,于是她与刘芳菲、胡丹洁“一拍即合”,后来又邀请到程小牧、张宇凌、赵欣昕三位策展人,共同组成了一个全部由女性策展人、学者构成的策划团队。

        王玥表示,“她山之石”这个关注女性创作者视角但又能够超越探讨传统女性主题和性别议题的展览,希冀以当下的历史节点为切入口,以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重新审视女性创作中的传统议题,从而生成新的话语和力量。“作为本次展览的主办方之一,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始终以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为宗旨,为推动当下的艺术发展、培养人才做着不懈的努力,基金会尤其重视将展览作为文化艺术教育的平台,将契合时代精神、有社会价值的作品带给更加广泛的观众。而‘她山之石’展览,正是这样一次有益的尝试。”王玥说。

        “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她山之石’,那会是我和我们的桥梁。”对参展艺术家宋婷而言,“她山之石”是思考的起点,是超越边界试图向远望、向内看、向深处求索的可能。

        这场由“对话”生发出来的展览所呈现的艺术作品,从艺术的立意到艺术语言,都彰显出当下这个时代兼容并蓄的多元特性,“今日艺术富有生机的魅力,以及当代艺术作为思考媒介所呈现出的深刻意涵:‘她山之石’,让我们看到女性内在力量的蓬勃生机,更让我们对艺术的未来充满期待。”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闫平说。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215(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