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卡尔多,让艺术拥有“超越法则的伟力”

        作者:德加2024-01-04 09:16:24 来源:中国艺术报

        风向标(马戏团) 雕塑 让·卡尔多(法国)
        让·卡尔多基金会藏

          奥地利诗人莱内·马里亚·里尔克在其专著《罗丹论》中写道:“雕塑必须是完美无缺、神圣不可改变的,与机会和时间分离,以便独立、奇迹般地产生,就像预言家的面孔一样。它必须有自己的特定位置,完全不存在任意性,并且它必须被设置在无声的持续空间及其各种规律中。”如果说米开朗基罗塑造出了理想化的人的形象,那么从罗丹开始,雕塑逐渐回到雕塑本身,塑造的过程更甚于得到高贵、静穆的经典形式。对于罗丹来说,雕塑家的手对泥的直接触摸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点上,国际著名雕塑家、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让·卡尔多通过自诩为“石膏匠”,也展现出了这种朴实而诚恳的创作观念。他在自述中提到作品“成型过程中的共振”,在创作过程中,塑者会心随意动、指随心动,充满惊叹地期待着与作品之间的“共振”会将他引向何方。

          2023年12月23日,由中国美术馆、法兰西艺术院、让·卡尔多基金会共同主办的“超越法则的伟力——让·卡尔多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与观众见面。作为“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系列展”之一,本展也是让·卡尔多的作品回顾展,共展出雕塑作品70件(组)、素描作品20件(套)。

          “凭借非常扎实的专业功底,让·卡尔多的创作以造型训练的准绳为支撑,在客观世界的真理和艺术规律的双重法则中,寻求与创造了自己的语言逻辑,既对法则尊重,也以其对艺术的真诚超越法则。 ”在谈及展览主题时,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如是说。

          让·卡尔多生前长期在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任教,1983年当选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并分别于1992年、1997年两度当选法兰西艺术院轮值主席。近年来,中国美术馆与法兰西艺术院保持友好密切的合作。2019年,值“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作品展”展出之际,让·卡尔多向中国美术馆捐赠10件作品;2020年,让·卡尔多向中国美术馆捐赠雕塑作品《阳光下的牛》,现在这件作品陈列于中国美术馆雕塑园中。

          “让·卡尔多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雕塑诗人,他不属于任何流派,在他身上,有罗丹对形、对触摸的痴迷,有布德尔式的建筑雕塑般的严谨,也有贾科梅蒂对人性的思考与旁观,当然,这一切都神秘地隐入他的独特风格中,成为他与前辈大师窃窃私语的历史回声。”吴为山说。

          法兰西艺术的发展正像塞纳河水的流韵,在不同的流域、不同的时间,总是流出滟滟的粼波。尽管其象有异,其巨大的潜流却矢向恒定——让·卡尔多的生命历程融入了这不息的奔流。对形的赞美与研究,是贯穿他的艺术实践的一根主线。他沉浸在与形的对话中,在他看来,形状超越语言,是雕塑家感知、认知世界的方式。通过这些以大理石、石膏、铜等材料所雕砌或铸造的形象,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自由、一种共鸣。他对雕塑的思考与其人文内涵永久凝铸在作品中,形成一首首有形的诗。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43(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