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兆和绘画语言对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借鉴意义

        作者:康洁2024-01-05 07:35:14 来源:中国文化报

        蒋兆和作为徐蒋体系的代表人物,在水墨人物画的写实技法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将西方解剖学与中国水墨技法糅合,拓展了水墨人物画的技巧,以情真意切的笔墨语言记录了20世纪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命运变迁,在画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蒋兆和的作品寄寓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同时,在艺术语言方面,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创新,并且成为国画写实主义的先驱,对后世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其艺术价值对当下水墨人物画创作仍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蒋兆和作品笔墨语言分析

        在绘画用笔方面,蒋兆和先生强调“骨法用笔”,分析并表现构成形象的解剖关系,吸取西方素描的养分,与中国画笔墨语言相契合,将写实方法建立在写意精神的基础上,尽精刻微,达到以形写神的目的。对于造型,他有这样的主张: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原则,是从物象本身的结构出发,而不是从表面光暗变化出发。正确学习西方素描的造型办法,用线条来概括形象,并遵循形象的精神特征来发挥中国画笔墨的功效。从蒋兆和作品中也可以看出西方造型与中国画笔墨表现力的高度融合。

        蒋兆和作品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如《阿Q像》《蒋风之像》《还乡》等。艺术典型是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和共性密切相关的。蒋兆和作品《阿Q像》暴起的青筋显示出体态的羸弱,半张的嘴巴,欲诉还休。在结构处理上,颧骨位置放笔直取,墨色较重,使颧骨凹陷的感觉更加强化,结构转折处以淡墨干皴,体现出皮肤的粗糙质感,且以干笔皴擦,一手握拳,显示出人物性格的坚强,表现出人物典型性的同时寄托了作者强烈的个人情感。

        新中国成立后,蒋兆和笔下的人物逐渐脱离苦涩,笔墨当随时代,绘画开始表现新生活,如作品《给爷爷读报》就是一幅很有代表性的作品。画面中老人一手拿烟袋,一手轻扶小孩肩膀,面带笑容,目视远方,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微笑着给爷爷读报,报纸上以淡墨描绘“人民日报”字样。左上角柳条以枯笔细线写就,似是新春即将来临,画面中洋溢着如沐春风的感觉。在造型上,头部正面与侧面的转折以淡墨渲染,明显看出是在塑造结构,转折微妙,减弱了明暗对比,这也体现了蒋兆和对绘画的主张,画结构而不是画明暗。

        当代写意人物画现状分析

        当代写意人物画异彩纷呈,在材料的运用和画面形式方面也有新的突破,但往往画面制作性偏强,人物的塑造不够感人,笔法不够丰富,所以人物形象的塑造很难做到以情感人。画家要以强烈的责任心直面现实、表现现实。现实主义绘画对观者的影响是深刻的,艺术家需要关注民生,需要表现真实且具有作者深刻思考的现实,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画家要想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就需要有抽丝剥茧留下属于生命真实与美好的勇气。

        艺术家看待艺术创作既要立足当下,也要有超越时代的眼光。艺术以情感人,这就要求艺术家以一颗真善美的心灵关照世界,若失去这一点,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将会大打折扣。艺术是时代发展的印记,这种印记也会在绘画上体现出来。绘画不可以哗众取宠,以情感人才能通向本质,人物画传情达意的根本在于传神,只有“尽精微,致广大”,艺术作品才更好地达到感人的效果。

        注重写生,在生活中汲取素材

        网络的发达,使画家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但是只从网络上汲取素材是不够的,要想画出有感染力的作品,必须深入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通过写生,人物画作者可以提升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同时加入自己的主观思想,结合绘画对象的自然、社会环境和人物经历,总结创作经验,表现出人物具有典型性的一面,同时,写生过程可以避免面对图片进行照相机式描摹。通过写生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为我所用。

        当下的人物画创作还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不论是画西北人物还是江南女子,很多都使用一种笔墨语言。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中,人的外表是不一样的,只有深入观察,使笔墨语言与所表现的人物特征相契合,笔下的人物才能鲜活。所以在笔墨表达方面也要注意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人物的不同特征,尽可能使自己的笔墨语言符合对方的身份、状态与性格,只有如此,笔墨才能与对象契合,从而使人物更加传神。

        对中国画传统笔墨语言的挖掘

        当代一些中国画创作陷入一种对于画风、题材与制作性的模仿,而缺少灵魂深处的独创性,这是当下写意人物画存在的一个问题,其根本的原因是画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没有坚定的绘画立场,同时可能也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绘画艺术不是工匠式的重复,而是多方面素养的综合,想要成为一位优秀的画者,必须重视文化素养的提升,比如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涉猎等。

        当代人物画创作中的实验水墨拓宽了笔墨表现的领域,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是也有部分哗众取宠的创作方式误导了部分青年学子。艺术的创新是心灵与思想的结晶,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绘画的制作性也越来越强,甚至出现打印描摹人物的现象,这本身就降低了作品的绘画性。忽视速写和写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传统的深入研究,是对绘画价值的削弱。

        结语

        当代画家应该肩负起自己身上的责任,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只有在生活中发现、在文化中思索、在绘画技艺中提升,踏实诚恳,其作品才能实现更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2021届硕士研究生,中国画专业毕业)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68(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