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美学蕴含动态意境

        作者:谭繁鑫2024-01-05 07:35:51 来源:中国文化报

        “写意”几乎规范着中国艺术发展轨迹,如中国书画、戏曲、音乐、舞蹈、诗歌等都强调写意。

        就戏曲来说,在舞台美术方面,传统戏曲以“一桌二椅”为主要呈现形式,用简约的道具完成充分的表达,为观众营造出一个写意的舞台空间。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指出,在京剧里面,桌和椅就不仅仅是桌和椅,它又具有布景的功能,在运用过程中可以千变万化,时而作为桌和椅,时而作为桥和梁,时而作为床和榻,时而作为高山。如在京剧《武家坡》中,椅子可以当作窑洞的门。千差万别的桌椅摆放是京剧艺术写意性和程式性美学表达的典范案例。所以在戏曲表演中,桌椅意境就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

        很多古诗词也是追求写意的。如宋代陈造在其诗《自适》中就直接点明:“酒可销闲时得醉,诗凭写意不求工。”以杜甫的《绝句》为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每一句都像一幅画,而且其意境的动态是两两成对的。“两个黄鹂鸣翠柳”是黄鹂落在柳枝上,也是在近处,“一行白鹭上青天”是白鹭飞离,也是在远处,两者是一合一开、一近一远。“窗含西岭千秋雪”是相对静态的画面,也是在高处,“门泊东吴万里船”是船只往来的动态画面,也是在低处,两者是一静一动、一高一低。短短四句诗,写出了丰富的动态意境。

        中国绘画的留白也是如此,不像西画用色填满。西方美学家可能不理解中国画的“空白”,认为是没有完成的作品,其实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动态意境,这也反映出绘画作者的全景式思维。即使不看留白,只看着墨之处,也可以看出这种全景式思维。如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现存宋摹本,无论是人物还是物品,都没有用透视方法,远景的线条不因透视而缩短,如果采用透视法,那只能是眼睛所见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采用留白的画作亦是如此,不能因为有空白就说不是全景式思维了,而是在静态全景的基础上加了动态意境,可以说是动静都有的全景式思维。就像清代笪重光说的,“虚实相生,皆成妙境”,其中蕴含的“虚实”“开合”等动态,都因留白而精彩。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44(s)   6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