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虚空——张子康作品展”开幕

        作者:admin2024-03-11 08:39:31 来源:虚苑e术

        2024年3月9日,“自由虚空——张子康作品展”在美克洞學館三层艺术空间开幕,本次展览由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担任策展人,展出了张子康近期创作的水墨、油画和陶瓷作品。

        前 言

        作为画家的张子康,远不如作为美术编辑、策展人和馆长的张子康为世人所熟知,他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是零星面世,其风格面貌模糊而不确定,从水墨到油画,甚至版画,他都有尝试。这些年来,他有更多时间作画,也常来我的景德镇工作室画陶瓷。在我们一起创作的日子里,我逐渐注意到他的语言风格的特点,同几十年前我在中国画研究院看到的他的水墨画的一致性,那就是解构性思维。

        全世界所有的画家,抽象地划分,无非是两大类。一大类是结构主义,一大类是解构主义。结构主义的思维接近经典物理学,解构主义的思维接近量子物理学。前者认为世界可知可识,且有基本稳定的形与式;艺术家的任务是揭露并完成这些形与式,让观者通过视觉把惚恍的感觉确定下来,在稳定的形与式里安放灵魂和思想。

        比如古典油画特别是基督教绘画和雕塑中的神圣三角形和圆形,还有塞尚对于形的哲学执念,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与雕塑对各种几何图形的极限组织与嵌合,以及冷抽象绘画将形推至艺术本体的努力,等等,都是结构主义思维在西方美术史上的表现,也反映了古典物理学对世界的认知。

        而解构主义思维的艺术家常对稳定的形持怀疑态度,他们像中国道家看待宇宙和世间万物那样,认为一切都处在永动不居的状态,方生方灭,转瞬即逝,至小无内,无限可分;佛家看得更透,认为世间万物都逃不过成、住、坏、空的劫数,一切有为法,都是缘起,归于性空。无数的缘凑泊出霎那的法,无数个霎那的法虚化成眼耳鼻口舌身意所感所受的世界,而只要有一缘变则虚空粉碎!因此,自缘起观之,万法凑泊;自性空观之,则虚空粉碎。解构主义的思维总是看到这种事物的不确定性。以西方绘画为例,伦勃朗的光影闪烁的不确定性就已经开始了对权威神圣形式的解构;印象派画家的主流,莫奈、德加、雷诺阿、修拉、毕沙罗,还有后期的梵高,都在集体解构古典主义的神圣形式,预言量子物理学的诞生;而美国战后艺术的代表人物波洛克,则一举完成了西方绘画的“虚空粉碎”。从中国美术史来看,米芾可以说是率先具有解构主义思维的画家,南宋的牧溪法常,元代的王蒙,清代的石涛、八大、龚贤,近代的黄宾虹,也都是具有这样思维倾向的画家;反之,被黄宾虹归为“君学”的历代宫廷主流绘画,几乎无不具有结构主义思维特征,无不认为塑造稳定的形与式就是绘画万古不移的圭臬。因此,黄宾虹认为“民学”绘画的革命性就是对“君学”的造反,是从士夫个性的觉醒回到点划的金石“内美”,从而粉碎形式的虚空,因此,黄宾虹的绘画,特别是晚年的山水花鸟,点划无不从形式中跃出,以其勃郁的生命力以“量子轰击”的方式感染观者,观者与这些四处轰击的点划作既是波又是粒子的“量子纠缠”,在“虚空粉碎”中像印度教湿婆大神那样跳着既是毁灭又是创造的舞蹈,这样的审美体验,属于量子物理学时代的解构主义思维快感,如果坚持君学的古典物理学的结构主义思维,确实是难以启及这样的审美境界的。

        看张子康的画,就应该从这样一个层面进入。他已经粉碎了很多执念。比如,不加提醒,观众会认定张子康的纸本画是水墨画。其实,它们是中国宣纸+油画黑颜料+日本调色油这样一种材料的国际组合。这种跨国组合就反映出一种活泼泼的开放思维方式,是对以材料规定画种这种机械主义思维认知模式的嘲弄。同时,这种跨国组合材料所募拟的水墨效果,其丰富的肌理效果又有出蓝之誉,这是在智慧地提醒胶柱鼓瑟之辈,只有创造创新,才能其命惟新。

        张子康的画无法归类为抽象或是具象,他好像也在自觉规避这样的归类。他对具象总做抽象解构,又对抽象做具象集成,他的每幅画都在反复做着这样的转化。因此,他的画恰似某种心理学认知实验,你愿意往具象看,确实能看到风景、人物和静物,但如果你愿意往抽象看,你确实看到的就是一些飞舞的点线和墨块,它们抟不成一个稳定的形与象,它们在虚空中无着无落,却又自由自在。这也是一种量子思维,也是一种量子纠缠,它们的存在和意义,需要被观注才能实现。即使被观注了,依然会测不准——不要紧,这就是虚空粉碎后的活泼泼,宇宙无时无刻无霎那无瞬间不在这样方生方灭,成住坏空。或许,在智者眼里,世界就是这样的,存在就是这样的。  

        (文/王鲁湘,策展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可染画院理事长)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62(s)   65 queries
      update: